百年清華

不折不從 亦慈亦讓——記沈從文最後的歲月

2014-09-11 |

○張新穎

一九五九年,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新陳列室做解說員。

電影想象

一九八四年十月,淩子風執導的電影《邊城》攝製完成🧍🏻‍♂️。影片開始的鏡頭,是沈從文在書桌前,這是一九八三年八月在沈從文家裏拍攝的。後來淩子風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影片在第九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獲評委會榮譽獎。

很難說沈從文會完全滿意這部影片,他直到去世也沒有看過🎋,張兆和說:“劇本結尾他不同意,說不是他的。”但從小說改編成電影🔄,這件事總算有人做成了,而且大致尊重原作,他會得到不少安慰。對自己的作品改成電影,他有自己的想象🧏🏿。

有一種說法,著名導演桑弧在一九四七年就將《邊城》改編成了電影劇本🤾‍♂️,詳情不得而知;至於“開拍”🍢,那自然更是不可能有下文的事👮🏼。

一九五二年香港勵力出版社出版了根據《邊城》改編的電影劇本《翠翠》👨🏼‍🏭👩🏼‍🦲,編者姓名不詳👋🏿,這個劇本和桑弧、師陀的本子是否有關也不得而知。這一年香港長城電影公司拍攝了嚴峻執導的黑白片《翠翠》,次年公映,頗受歡迎🧔🏿‍♂️。

沈從文一九八〇年八月談到過這部香港早期電影,不以為然。他說:“若依舊照五三年香港方面攝製的辦法,盡管女主角是當時第一等名角🔱,處理方法不對頭,所以由我從照片看來,只覺得十分好笑。從扮相看,年大了些。主要錯誤是看不懂作品,把人物景色全安排錯了。”

一九八〇年初🙋🏿‍♀️,上海電影製片廠徐昌霖通過徐盈轉致沈從文信🚶🏻‍♀️,希望拍攝《邊城》,因此而觸發了沈從文對電影的考慮👵🏼。在此後的多次溝通中🕝,雙方很難達成一致🕵🏿‍♀️。沈從文想象中的電影,應該是什麽樣子的🙌🏽,不應該是什麽樣子,有很多零星表述,其中在九月致徐盈信中👲🏽,說得集中而具體:

朋友汪曾祺曾說過,求《邊城》電影上得到成功,純粹用現實主義方法恐不易見功💣,或許應照伊文思拍《霧》的手法🤶,鏡頭必須采用一種新格調♾,不必側重在故事的現實性。應分當作抒情詩的安排,把一條沅水幾十個大大小小碼頭的情景作背景,在不同氣候下熱鬧和寂寞交替加以反映。一切作為女主角半現實半空想的印象式的重現。因為本人年齡是在半成熟的心境情緒中🧛🏻‍♀️,對當前和未來的憧憬中進展的🍂。而且作品的時間性極重要👂🏼,是在辛亥後袁世凱稱帝前,大小軍閥還未形成,地方比較安定的總環境下進行的。所以不會有什麽(絕不宜加入什麽)軍民矛盾打鬧噱頭發生。即涉及所謂土娼和商人關系,也是比較古典的🧕🏿。商人也即平民🖨,長年在驛路上奔走,只是手邊多有幾個活用錢✋,此外和船夫通相差不多💲,決不會是什麽吃得胖胖的都市大老板形象。掌碼頭的船總,在當地得人信仰敬重,身份職務一切居於調解地位🍲,絕不是什麽把頭或特權階級♓️,這一點也值得註意。

至於主題歌,我怕寫不出,也不好寫🗒,甚至於不必寫。依我主觀設想🟩,全部故事進展中,人實生活在極其靜止寂寞情境中,但表現情感的動,似乎得用四種樂律加以反映🚍:一為各種山鳥歌呼聲;二為沅水流域放下水船時,弄船人搖櫓,時而悠揚時而迫緊的號子聲👨🏼‍🎤🉑;三為酉水流域上行船,一組組纖夫拉船屈身前奔,氣喘籲籲的短促號子聲;四為上急流時,照例有二船夫🚿,屈身在船板上用肩頭頂著六尺長短篙,在船板上一步一步打“滴篙”爬行🍆,使船慢慢上行的辛苦酸淒的喊號子聲。內中不斷有時隱時顯,時輕時重的沅水流域麻陽佬放下水船搖櫓號子快樂急促聲音,和酉水流域上行船特別辛苦🤸🏿‍♀️,船夫之一在艙板上打“滴篙”🪭,充滿辛苦的緩慢沉重號子聲相間運用,形成的效果🏭,比任何具體歌詞還好聽得多。此外則在平潭靜寂的環境下◼️,兩山夾岸🫲👨🏻‍🦯‍➡️,三種不同勞動號子🕺🏽,相互交疊形成的音樂效果🤰,如運用得法,將比任何高級音樂還更動人💪🏿。(《沈從文全集》(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26149150頁)

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芙蓉》雜誌發表了上影廠改編的劇本《翠翠》,沈從文十分不滿,十月中旬致徐盈信中說:“若電影劇本必須加些原作根本沒有的矛盾才能通過,我私意認為不如放棄好……一加上原書並沒有的什麽‘階級矛盾’和‘鬥爭’👩🏼‍✈️,肯定是不會得到成功的……我的作品照例是目前人習慣說的極端缺少思想性的……在生前看不到的重現於電影上🎱,也認為十分平常自然,並不是什麽值得惋惜的事。”

一九八二年夏秋,上影廠兩次寄來改編費,被沈從文兩次退回🌧,斷然拒絕拍攝。十一月初,致徐盈👩🏽‍🍳:“上影廠文學部陳某🤮,來一信,態度十分惡劣🍻,且帶訛詐性質。或許即《邊城》改編人之一👨🏻‍🦳,並以‘業在文化部備案’為辭,似乎如此一來👧🏿,我即可以不過問🔰🌳。正因此,我必須過問。”他不能夠容忍自己的作品被胡亂庸俗化,“這樣作為電影🥴,若送到我家鄉電影院放映,說不定當場就會為同鄉青年起哄🏃‍♂️‍➡️,把片子焚毀”。

一九八三年😶‍🌫️,北影廠改編《邊城》。二月👩🏻‍🚀🧑🏼‍🎄,沈從文讀了姚雲和李雋培的劇本,寫了很多具體修改意見。其後🧲,又和導演淩子風及姚雲一起討論劇本。八月,電影開拍🏄🏽。

荷蘭紀錄片大師尤裏斯·伊文思(Joris Ivens)後來說👆🏿,看過《邊城》的樣片,印象不錯🐱,他告訴沈從文,翠翠和老船夫都好,外景也好🍜,但感覺電影總是不如原作。

一九八二年,有人提出把《蕭蕭》《貴生》《丈夫》改編成一部電影,沈從文認為🦸‍♀️👨🏻‍🦳,還是改編成不相關聯的電影短片為好,“意大利人曾如此拍過短片,得到較好效果,具世界性”。他特別強調🥴,“不宜受現在理論影響”,“且配音必須充滿地方性,力避文工團腔調,可能要第一流導演且隨時和我商量,才可望得到成功。你們見我作品太少💨,不妨看到十本作品以後再研究♻,如何”。

一九八五年初,同在中日友好醫院住院的鐘惦斐轉告沈從文👬,作家張弦打算把《蕭蕭》改編成電影劇本。三月份,張弦即送來劇本初稿,後又來寓所聽取沈從文的意見。一九八五年初,作家張弦把《蕭蕭》改編成電影劇本。一九八六年五月,以《蕭蕭》故事為主體🪀、用了《巧秀與冬生》部分情節的《湘女蕭蕭》由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一九八八年💂🏿,這部影片在法國蒙彼利埃中國電影節獲金熊貓獎🌻,在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唐·吉訶德獎。

沈從文想象中的電影🙌🏻👵🏻,或許只能在沈從文的想象中存在🥩。

先生的淚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八日,老報人蕭離致信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反映沈從文生活及工作條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向社科院黨組電話傳達胡耀邦指示:迅即詳情匯報沈從文情況。田紀雲將蕭離來信的原件批轉社科院黨組,要求提出改善的意見🕦。六月二十九日,中央組織部行文🙎🏽🍿,決定按部長級待遇解決沈從文工資🧑‍🦱、住房及其他方面的問題。

一九八六年春,在崇文門東大街22號樓給沈從文分配了一套新居🈯️,初夏搬入。

沈從文終於有了寬敞🫴🏿、安靜的大房間,在他八十四歲的時候;可是他已經沒有能力如以前無數次想象過的那樣🛀🏻,“把資料攤開”來研究和寫作了👨🏽‍🚒。他的思維還異常敏捷🏊🏼‍♀️,可是生活已經離不開張兆和的照料🧑‍🦼‍➡️;要寫短文、短信,也只能口述🩳,由張兆和筆錄。

香港商務印書館為紀念沈從文從事文學寫作和文物研究六十年🖖🏿,出版了新編物質文化史論文集《龍鳳藝術》👺。荒蕪編選了一本《我所認識的沈從文》,收有朱光潛😣、張充和、傅漢思、黃永玉、汪曾祺等人的文章✦。此前𓀆,淩宇著《從邊城走向世界——對作為文學家的沈從文的研究》一九八五年底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此後,一九八七年,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金介甫的《沈從文傳》(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

似乎方方面面,明顯在朝著好的方向進展,給這個老病的生命帶來安慰;只是,這個生命本身,卻有自己的走向,他的身體是越來越衰弱了。

五一節五點半外白渡橋所見—江潮在下落,慢慢的👖。橋上走著紅旗隊伍。船還在睡著,和小嬰孩睡在搖籃中,聽著母親唱搖籃曲一樣🍾,聲音越高越安靜👃🏽,因為知道媽媽在身邊。(沈從文繪)

在心理上🙍🏿,似乎也逐漸顯出變化,一個表現是,他越來越容易流淚了🙆🏻‍♂️。沈從文本來就是感情纖細敏銳的人,流淚是感情表達的一種自然方式🌌;同時他也是個隱忍的人,他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壓抑、分散或者表達感情。但是隨著年歲增大,流淚漸漸變得多了起來——從另一方面看💉,流淚所表達的東西也多了起來。

“文革”中期,孫女沈紅在學校因成績好守紀律而受厭學頑童欺負,沈從文聞之落淚;一九七七年🤟,穆旦五十九歲不幸去世,“得消息時👩‍👧,不禁老淚縱橫”👱🏻‍♀️。穆旦在西南聯大讀書和短期任教👷🏿‍♀️👇🏿,與沈從文多有交往🤾🏻‍♀️,沈從文曾在文章中稱許這位傑出的青年詩人🤦🏻‍♀️🪤,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他主編天津《益世報·文學周刊》👮🏼,發表了穆旦十七首詩。一九七三年穆旦托人捎給沈從文一本《從文小說習作選》,讓沈從文大為感念。

而自從一九八三年病倒之後,沈從文行動不能自如,說話也越來越少,越來越簡單,流淚就成了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為自己傷感🧑🏻,對他人同情🦢,被藝術感動,還有更為復雜交織在一起的感情,都有可能令他不能自已✹。外人看來突然的反應🏃🏻‍➡️,在他自己卻是自然;家裏人也在逐漸變化的過程中理解。

一九八二年回鄉聽儺堂戲而流淚,生病後在家裏👱🏿‍♀️,偶然聽到“儺堂”兩個字,本來很平靜的他🧑🏼‍🏭,順著眼角無聲地落淚。“一次母親見他獨坐在藤椅上垂淚,忙問怎麽回事,他指指收音機——正播放一首二胡曲,哀婉纏綿——奏完,他才說:‘怎麽會……拉得那麽好……’淚水又湧出🏟,他講不下去了💤😐。”(《雜憶沈從文對作品的談論》,沈虎雛/文)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九日,夏鼐突發腦溢血去世✯,沈從文大哭一場。老友的死更讓他痛感生命緊迫🏢,他急電正在廣州南越王墓工作的王予予速返北京,每天對他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增補具體事項🙇🏻‍♂️。

也是在一九八五年,一個雜誌社幾個人來采訪👩‍🏭🧑🏿‍🌾,問起“文革”的事,沈從文說📏,“在‘文革’裏我最大的功勞是掃廁所,特別是女廁所🧜🏼‍♀️,我打掃得可幹凈了。”來訪者中有一個女孩子🪄,走過去擁著老人的肩膀說了句🚣🏽‍♂️:“沈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沒想到的是🤞🏻,沈從文抱著這位女記者的胳膊,嚎啕大哭。什麽話都不說♗,就是不停地哭🥮,鼻涕眼淚滿臉地大哭。張兆和就像哄小孩子一樣,又是摩挲又是安慰,才讓他安靜下來。

一九八七年,黃永玉得到一大張碑文拓片🧔🏽,碑是熊希齡一個部屬所立,落款處刻著:“譚陽鄧其鑒撰文,渭陽沈從文書丹,渭陽沈嶽煥篆額。”渭陽即鳳凰🫰🏽✍🏼,沈嶽煥是沈從文的原名。立碑時間是一九二一年。這塊碑現藏芷江縣文物館。黃苗子看了沈從文的字體,說🤱🏿:“這真不可思議;要說天才,這就是天才👼🏻;這才叫作書法!”

我帶給表叔看✍🏼,他註視了好一會兒➕,靜靜地哭了。

我妻子說🧑🏼‍🏫😎:“表叔,不要哭🎣。你十九歲就寫得那麽好,多了不得!是不是,你好神氣!永玉六十多歲也寫不出……”(《這一些憂郁的瑣碎》🛣,黃永玉/文)

一九八七年七月八日到十一日🌅,兩位瑞典客人,作家漢森(Stig Hansén)和漢學家倪爾思(Nils Olof Ericsson)對沈從文進行了連續四天的訪談。漢森帶給他一份復印件,是一九四九年瑞典雜誌上的《蕭蕭》,這是最早譯成瑞典文的沈從文作品;還給他看最新的瑞典雜誌6️⃣🍏,上面有馬悅然翻譯、斯德哥爾摩Norstedt出版社出版的《邊城》廣告🏑📞。他們的談話圍繞沈從文的生平和文學展開,其間🤹‍♀️,漢森說🐤🕦:“我昨天看了英文的《貴生》,這是寫的……”沈從文接話道:“對被壓迫的人的同情🚬。”就在這時,他的眼淚落了下來🫃🏿。

大師謝幕

沈從文去世了👨🏿‍💻,國內的新聞卻奇異地沒有聲音🙎🏼‍♂️。瑞典的馬悅然接到臺灣記者的電話🏟,問他能否確證沈從文逝世的消息。他立即向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核實,令他震驚的是🎠,大使館的文化參贊竟然從未聽說過沈從文這個人。臺灣《中國時報》在沈從文去世後三天即刊出馬悅然的文章,他說💌:“作為一個外國的觀察者👨🏻‍🍳,發現中國人自己不知道自己偉大的作品,我覺得哀傷。”馬悅然的哀傷裏👩🏿‍🔧,帶著郁憤的不平。

可是↪️,沈從文真的不需要別人為他不平🎤,更不需要“規格”,不需要權力來給他排定“地位”,不需要新聞的熱鬧★。十八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了一個告別儀式,只通知了少數至親好友,也有景仰他的人是自己來的。沒有花圈💻、挽幛、黑紗🚔,沒有悼詞🚉,不放哀樂,放沈從文生前喜歡的古典音樂☝🏽,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沈從文面色如生🕵🏽‍♀️🦸🏿‍♀️,安詳地躺著💇🏼‍♀️,周圍是幾十個花籃🔗。每個告別的人拿一枝半開的月季🍡,行禮後放在遺體邊。

我走近他身邊,看著他1️⃣,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星鬥其人,赤子其人》,汪曾祺/文)

三十多年來🌭,我時時刻刻想到從文表叔會死。清苦的飲食💆🏽,沉重的工作⇨,精神的磨難🧑🏽‍🌾,腦子♾、心臟和血管的毛病……

看到他蹣跚的背影,我不免祈禱上蒼——“讓他活得長些罷!”

他畢竟“撐”過來了。足足八十六歲😼。(《這一些憂郁的瑣碎》,黃永玉/文)

一九九二年五月🏣,張兆和率領全家,送沈從文回歸鳳凰。墓地簡樸🛷、寧靜🙎🏿‍♂️🎵,墓碑是一塊大石頭,天然五彩石👩🏿‍🌾,正面是沈從文的手跡,分行鐫刻《抽象的抒情》題記的話✣: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認識“人”

背面是張充和撰書✯:

不折不從 亦慈亦讓

星鬥其文 赤子其人

(摘自《沈從文的後半生》🤠,張新穎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6月第1版)

相關新聞

  • 282024.02

    沈從文與《裝飾》

    說起沈從文與刊物的關系🧫,有一家雜誌與他的關系是比較重要的,那就是於1958年創刊的《裝飾》雜誌。當時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是當時全國唯一的工藝美術綜合性學術刊物。也算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後合並入意昂体育平台)的學報。編委會成員就有沈從文,還有陳之佛🚵🏽‍♀️、陳萬裏、張光宇、張仃𓀛、雷圭元等美術界的名家👃🏿。沈從文在該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工藝美術的論文👨🏻‍🍳,其中不乏後來的名篇《龍鳳藝術》《魚的藝術》《蜀中錦》《談皮球花》...

  • 272017.06

    沈從文的胡同傳奇

    僅就個人居住條件而言,沈從文的後半生的確有些動蕩🏋🏼‍♀️、狼狽🥶。胡同傳奇的終篇雖然澀重卻也足夠輝煌🏫👩🏿‍🦲,讓人深受震撼與鼓舞。或許這正是“傳奇”的本色吧👳🏻‍♀️。

  • 042015.12

    《沈從文九講》🚴‍♂️:連綴沈從文一生的蒙太奇

    《沈從文九講》沒有延續通常的文學史敘述,將沈從文簡化成書寫烏托邦式的中國鄉土、具有田園抒情詩人氣質的文學家👴🏿,而是帶領讀者去了解作為文學家、思想者、實踐....

  • 252015.11

    沈從文援手卞之琳

    從現代文學史的記述看,詩人卞之琳的第一本詩集為1933年5月出版的《三秋草》🤳🏻。其實⟹,在此前還有一部《群鴉集》由他人編輯出來,可惜最後出版受阻,不然的話....

  • 182009.06
  • 292014.08
  • 292012.09
  • 042022.03

    沈從文1976年的蘇州之行

    1976年8月間,唐山大地震造成難以料想的破壞,也給整個中國帶來了不祥的預兆。沈從文先生剛從“五·七”幹校回到北京👳‍♂️🧒🏽,開始從事中國服飾史的研究。北京到處是悶熱的防震棚,人心惶惶➔,日子很不好過🔂。沈從文得到的防震棚,矮小得連搭張床鋪都不夠,晚上只能蜷曲在藤椅裏睡覺。夫人張兆和思忖再三👩🏻‍🌾,決定與沈從文先生攜孫女沈紅,到蘇州九如巷娘家兄弟“小五哥”張寰和家暫住,於是有了長達五個月的蘇州之行。這段特殊的行程,成為...

  • 292009.04
  • 162013.05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