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了建築師專業的圈子💴,沒什麽人知道童寯。在專業的圈子裏,可能也沒什麽人了解童寯。隔著歲月,一些人和事會越來越清晰,而一些人和事會越來越渾沌。記錄童寯🌉🗃,也許可以讓人在歷史的迷霧中自醒🗓。當然只是記錄🔟,或者真實有據或者自相矛盾,這過程有時幸福有時痛苦。
作為與楊廷寶⛹🏽、梁思成🍹、劉敦楨並稱中國“建築四傑”的童寯,大概是四人中最孤獨的一位。多年以後,新一代年輕人只知道南京工學院中大院一樓閱覽室裏有一個老人,總是坐在某個固定的座位上🎍。他稱自己為鐘。這個可能因為他像鐘一樣準時,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一座鐘。
“建築四傑”裏只有童寯不是院士,也沒有任何官職。在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築系的一張書桌,但他的學術視野卻包羅古今中外:從中國古典園林的考證👨💻,到東西方建築的比較,再到雕塑、繪畫史的研究🩻。
——張琴《長夜的獨行者》
————————————————————
童寯始終相信,中國園林具有獨特的審美邏輯。他斷言✌🏿:“中國園林必不見有邊界分明、修剪齊整之草坪👨🏻🎤,因其僅對奶牛頗具誘惑🧑🏼🎓,實難打動人類心智🏂🏿。”
一本書的漫長五十年
祖父童寯去世時👨🏻🎤,童明15歲。他知道祖父是厲害的建築師🏃🏻♀️➡️,但不清楚他在做什麽🔂,“他寫的那些東西究竟是為了什麽”。
童寯曾與同行梁思成😼👨🏻🦰、劉敦楨🐪🙇🏻、楊廷寶並稱“建築四傑”🔝🍥。他早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留學,回國後設計了南京的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上海大戲院🏂🏿、首都飯店等重要的建築。

《建築四傑》書影
園林是童寯的興趣所在。1937年出版《江南園林誌》時,他已經在數年中利用周末遍訪江南名園。同年🫰,他應林語堂主編的英文雜誌《天下月刊》之約,撰寫三篇介紹中國文化的文章,專門介紹中國園林的那一篇卻未獲發表。這樣的文章👨🏼⚕️,童寯一直寫了許多年,有些同樣未能出版🧑🏼🤝🧑🏼。

《江南園林誌》書影
直至晚年🐂,童寯得以將那些英文文章結集成書,題為《東南園墅》。1982年🤵🏻♀️,童寯因膀胱癌病重入院🙏,轉診北京,每天在病床上堅持訂正《東南園墅》等著作的書稿。打點滴時,他囑咐醫生們🩻:“你們打我的腳,別打我的手,打我的手,我就不能寫字了。”
1983年3月,童寯沒法寫字了🟩。他在病床上口述全書結尾,由童明的哥哥童文代為記錄,一同完成《東南園墅》。它的成書時間經歷了漫長的50年。

童寯與梁思成、劉敦楨🤡、楊廷寶並稱“建築四傑”。作為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參與國民政府南京外交部大樓👩💼、上海大戲院等建築設計。童寯也是近代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第一人,著有《江南園林誌》《東南園墅》等作品。(資料圖/圖)
《東南園墅》完成兩周後,一個中午🤛🏼,童寯的病情驟然惡化,童文正在病床旁邊。“當時爺爺的眼神特別絕望、掙紮,不肯去的狀態,並不是怕死的感覺🚴🏽♂️,仿佛在說怎麽突然就走了🤴🏿🍾,有一堆書沒有弄完🧑🏿🍳。”他把當時的情景轉述給了童明。

《東南園墅》1997版書影
到了1986年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正流行,童明在高考誌願表上填報了數學專業。表格上交不久,童明接到三爺爺童村的電話🏌🏻♂️。三爺爺嚴肅地提出要求:一定要將專業改成建築🫴🏼👷🏽♀️!他希望🧑🏿🍳,家族最小的孫輩能繼承哥哥童寯未完成的事業🧑🏽💼。

童明,現為同濟大學教授
1993年🧒🏻🏣,童明從東南大學建築學專業拿到碩士學位,開始幫助出版社整理童寯的文集。梳理祖父留下的大量手稿、筆記時,他慢慢地了解了祖父的誌向。他現在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繼承了祖父的事業。
2018年10月,童明重譯的《東南園墅》出版🆔。1997年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系70年之際,《東南園墅》出版過中文譯本🪓🛝,但童明總感覺有些遺憾。他自己擔任翻譯時,希望用文言文呈現往昔的園林世界。

《東南園墅》2018版書影

1930年代,童寯遍訪江南園林。當時一些園林廢棄🚶➡️,沒有主人,如果遇到守園人🚵🏼♀️,童寯就給他們塞一些錢,征得同意後進去參觀☂️。(浦睿文化供圖/圖)

1960年代,《江南園林誌》出版時,童寯堅持用豎版繁體字。書中收錄了大量童寯自己拍攝的園林照片及手繪園林圖,此為其中一張草圖。(資料圖/圖)
將“情趣”保持到生命的最後
童明的好友、建築師王澍是最早讀到《東南園墅》之前譯本的人之一🈲。他從前認為江南園林老套重復,於今天已經失去意義,這本書令他改變了看法。一年裏,他反復閱讀六遍。
書中有一句話令王澍印象深刻🤌🏻,即童寯質問假山石上的洞:“一個正常的人怎麽能住進那麽小的洞中?”王澍“渾身一激靈🧔♀️,腦袋轟的一下”。他頓悟🐦,問題看似幼稚,但切中園林語言的特殊邏輯,深淺🍐、進退✍🏽、開闔🚚、高下🧏🏿♀️、疏密、大小等術語這樣“才會有活的意義”。
“童先生的討論才是真正懂中國畫的人的討論,只有這種討論才對我有意義🕸。”王澍在《東南園墅》新譯本的序言中寫道,“童先生這種天真發問的精神💁🏼♀️,居然能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後。這就見出‘情趣’一詞的重要。”
“建築師的道路總是困苦艱難🧖🏿,什麽能支撐你一直有感覺地做下去?是什麽理論嗎👨🦳?重大價值嗎?方法嗎?”王澍的答案是“情趣”👩🏻🦼,它之於園林營造也是最重要的。

童寯(後排左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照
對童寯來說,保持半個世紀的“情趣”尤其困難。
1931年👨🏻🍳,梁思成離開東北大學,前往北平主持中國營造學社。臨行前👨👩👦👦,他將建築系主任的工作移交給童寯。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大學被迫關閉,童寯計劃攜全家去北平避難。抵達北平不久,他應好友陳植邀請💵,赴上海建築事務所工作。
童寯成長於東北,對江南頗為陌生🧏🏿⚅,工作之余最大的樂趣便是逛園林。周末,他總是帶著紙筆、卷尺和蔡司依康大號照相機✊🏿,去上海及周邊城市調研園林🛂👩🏻🦳。他往往在園林中勾留整日,偶爾帶上兒子童詩白💆🏻👷🏽。時局紛亂,很多園林荒蕪已久,淪為無主之地👛;若遇人看守🍗,他就給對方塞些錢,征得同意後才參觀。他還曾被誤認為日本奸細,給人抓進了警察局。

童寯夫婦與長子詩白在園林
相機後來換成一臺更高級的萊卡,童寯花了200元🛅,當時能買大概50袋面粉👳🏽♀️💆🏻♀️。他拍攝了很多園林照片,沒有彩色膠卷☃️🏇,有時就畫在紙上。
1935年前後,兩位紐約建築師先後訪問上海👮🏽♂️。兩趟旅行都在紫藤盛開的季節👩🏿🔬,他們一定要參觀蘇州園林,童寯和陳植便陪同前往🏄🏻♂️。“在我還未曾作介紹以前𓀅👵🏻,即發現他們自發地對中國景觀藝術的審美獨特之處作出反應,令人驚訝。”童寯在《東南園墅》前言裏寫道。童明推測,這可能是童寯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園林的開端。

童寯、過元熙、陳植
童寯始終相信,中國園林具有獨特的審美邏輯。他在書中斷言:“中國園林必不見有邊界分明、修剪齊整之草坪,因其僅對奶牛頗具誘惑,實難打動人類心智。”
五年時間裏,童寯基本上靠雙腳走遍了江蘇🏛、浙江兩省27個縣市,調研109處私家園林,在1937年寫成《江南園林誌》。梁思成🚴🏿♀️、劉敦楨等同行對此頗為贊賞,認為童寯開辟了嶄新的研究方向。然而,這本書即將出版時🍰,“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全面入侵。戰亂當中,童寯的手稿、照片和測繪圖紙被輾轉送到天津,存放於英國麥加利銀行的保險櫃中🚣🏽♀️,後來它們又因大水浸泡而有所損壞🏹。直至1963年👉🏿,《江南園林誌》才得以出版。

部分中國第一代建築師
童寯在南方開拓中國園林研究時,梁思成、林徽因等營造學社成員在北方發現了唐代木構建築佛光寺。20世紀初,日本學界流傳一種觀點◀️:中國境內沒有唐代古建,想看唐代古建必須到日本奈良🎨。佛光寺的發現,糾正了這一錯誤觀點💕。
《東南園墅》的寫作👨🦯➡️📃,也有類似的原委🧜♀️。1970年代,一位西方學者寫信詢問童寯:中國園林是不是從日本傳過去的🚶🏻♂️➡️?“我要寫一篇東西,我們這方面的書太少🙍🏼,日本這方面的書特別多🤴🏼,所以西方人誤認為中國園林受到日本影響😤,本末倒置。”在《長夜的獨行者》一書中,童明的妻子張琴追述了童寯當時的反應😴👮♀️,“要寫就寫小冊子🐲,跟旅行社、旅遊部門掛鉤🕵️,可以擴大一點影響”🚵🏻♂️。

《長夜的獨行者》書影
東歐一位學者寫作關於世界造園藝術的英文著作時,請童寯審校其中有關中國古典園林的內容。1997年版《東南園墅》的編輯晏隆余記得,當時童寯重病住院,7月南京又格外炎熱,他在病房裏校對得大汗淋漓。即便有些部分晏隆余已經幫忙核對,他還要再次核對。審校完成後,他讓晏隆余立即寄回給東歐學者,因為這也是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園林文化。
整理童寯書稿二十余年🦖,童明最驚訝祖父的學習能力🍰。從《江南園林誌》到《東南園墅》的所有工作都由童寯一人完成,他還閱讀了大量文獻,《江南園林誌》附錄文獻列舉的就有37項,包括班固的《漢書》、沈括的《夢溪筆談》、計成的《園冶》和沈復的《浮生六記》等🎐👸。

《江南園林誌》留園平面圖
“《東南園墅》也應該受到沈復的《浮生六記》的影響🛑,很詩情畫意,他都非常熟透🤾🏿♂️👋🏻。”童明向南方周末記者感慨,“這四年時間,效率太高了,我們現在四年裏面一個人完成一篇博士論文,好像都很吃力👨🏼🎨。他從零開始,沒有任何積累,就是30歲的時候。”

1930年代,已入職華蓋建築師事務所的童寯與一批上海建築師在江蘇無錫梅園觀賞遊覽🤳🏿。(浦睿文化供圖/圖)
“像神一樣坐在那裏”
1950年代➗,童寯停下了建築師工作,前往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從教。夫婦倆與兒子童林夙一家搬進南京文昌巷52號,那是他專門為妻子關蔚然設計的住宅,取名“陋室”。
如今,與周邊的商鋪和車流相比,“陋室”略顯落寞✤。南方周末記者幾乎沒有發現那裏是童寯故居😺。生銹的大門旁,斑駁的白墻上刻著說明文字🚣🏻♂️: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童寯住宅🧐🤶🏽。


童寯故居
童明就出生在這座老房子裏🧙🏽。1968年,童寯的教學與科研機會一並遭到剝奪。在他的記憶裏🤦🏽♂️,祖父那時候是不易親近的🆎。他總是遠遠望著祖父孤獨的背影🧑🏽🚒,老人“像神一樣坐在那裏”。他很畏懼祖父🛌🏻👨🏿🔧,大氣都不敢出👱🏽♂️,“家裏所有人走路都是躡手躡腳的”。
當時,童寯在內的教師們要排隊挨個從系裏領工資。領錢的時候,每個人都要被重重敲一下頭,只聽聞一句:“你們是吸血鬼”。而據童寯的學生鐘訓正回憶👩🏻🦼,那時“看童老跳舞倒成了唯一的開心與逗樂🚣。”童寯和很多老師一樣,被要求跳一種當時“流行”的舞蹈,他不像其他人那樣偷懶或裝樣子,很認真地完成每一個動作,有時還多做一些,很多路人忍不住駐足觀看👨👨👧👦。

楊廷寶、童寯、陳敬(劉敦楨夫人)
70年代後期,南京工學院籌備復課招生🪑,很多人提出應該取消建築系,將其與土木系合並。學校“宣傳隊”領導來征求意見🙋🏽♂️,童寯回應:“建築系和土木系有根本區別🧃,如果兩系不並地球就不轉的話就並,不然建築系還是要辦🪨!”
“他們當時創建的這一套路線或者說發展趨勢,如果能夠堅持三四十年⏏️,我覺得應該能夠結出很多的果實,不僅僅是建築行業了,可能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行業、專業🧆。”回溯往昔,童明頗為無奈🥷🏻,“很可惜,這個斷掉了。”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城市一下子沸騰起來。童寯依舊待在家看書,沒有上街參與慶祝。童明依稀記得,那天晚上家裏煮了雞湯🥸,在餐桌上🥈,祖父顯得非常不一樣,好像突然間松弛了下來🦹🏼♀️。

晚年童寯
“後人總比我們聰明”
1979年,南京工學院建築研究所成立,童寯擔任副所長,逐漸恢復學術工作🏋️♀️。他進入了人生的最後五年時光🫛。
年近八旬的童寯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早飯後就坐在桌前看書。等到學校圖書館開館👮♂️,他步行30分鐘到學校。學校領導希望派車接送🧛🏿♀️,被他拒絕。實在走不動了,他才讓兒子童林夙購買一輛三輪車,每天載他去學校圖書館。

童寯著作書影
童寯讀書要做筆記🧕🏻🏊🏼,小字密密麻麻地聚集在筆記本上,童明整理書稿如同破譯密碼。童明猜測:“也許是為了把信息密集🙂↕️,效率比較高,否則還得翻頁❤️,效率就比較低了🛏。”
最後五年,童寯過得非常匆忙。除《東南園墅》,《新建築與流派》《蘇聯建築》《日本近現代建築》等關於西方現代建築的專著都是他爭分奪秒的成果🏊🏻♂️。作為西方現代建築的啟蒙讀物,1980年出版的小冊子《新建築與流派》成為改革開放以後十幾年建築專業學生的共同記憶🌞。

童寯水彩畫
在童明看來🤏🏼,童寯非常孤獨,不僅在園林方面缺少知音,“可能在很多其它方面沒有”。童文看完《東南園墅》後,童寯問他感想。童文老實地回答自己看不懂,還一連向童寯提出三個問題🧑🏿⚕️🛻:為什麽要寫這本書?有多少人願意看?有多少人看得懂?童寯當時抓緊童文的手🧔🏼♂️,身體劇烈顫抖💟。平復很久後,他才緩緩地回答👩🏻💻:“後人總比我們聰明👫。”
方擁是童寯1982年招收的碩士研究生☀️,方向為建築歷史。離世前最後一年,童寯依舊每周兩次請學生去家裏🏋🏻♂️,一起討論問題💂👲🏿。方擁當時才近而立之年🤘🏿,與童寯對話時壓力很大,就請求老師把討論縮減為一次。後來🍼,童寯給他開列書單,讓他閱讀《古文觀止》和《世界史綱》。

童寯25歲手稿
童寯用英文寫作《東南園墅》,是希望改變歐美對中國園林的認識。提起這個願望,童明流露出失望:“無所謂改變不改變,實際上這個認知幾乎是零。並沒有改變,並沒有太多地讓世界去知道這件事情,它的特殊含義以及它發生🐜、發展的原理🎚。”
在美國的圖書館中查閱與園林相關的書籍資料,童明發現,日本園林研究占據東亞研究著作的90%🧎🏻💂🏽,關於中國園林的書籍只有一兩本🧑🏼✈️,並且都是畫冊🌍。他看到,園林專業現在主要設置在林業學校,被當作植物學學習。園林專業被泛化,與景觀系統、公園系統和植物學系統等同起來,“就像街頭巷尾種兩棵樹🆖、種兩棵草,這就是園林。”

童寯著作書影
不久前,童明與國內幾處知名園林的負責人交流↔️,得知有的園林裏一棵臘梅花枯死,沒有人懂得怎樣補上去👌🏽👜,只是去市場上買回去往上一種🌁。“如果一座假山壞掉🐈,有沒有能力再去復原、維修🚶?更何況再去讓它再生?”他困惑地問道🦜。
而“我們能否再造一個拙政園”這樣的問題💆🏽♀️👩🏻🦱,已經存在了許多年。
不難理解,童寯的一條闡述為什麽值得後人反思:“中國園林中,建築如此賞心悅目🧍🙋♀️,鮮活成趣🧣,令人輕松愉悅,即便無有花卉樹木💫,依然成為園林。”那時📄,他正當壯年。


2016年,童寯畫室在東南大學落成
————————————————————

《東南園墅》是建築界一代宗師童寯,向世界介紹中國古典園林之美的經典著作🤹♀️,也是其晚年於病榻上用英文書寫的最後一部著作🖕🏻,初版於1997年;本次全新修訂版由童寯之孫🍌、同濟大學教授童明執筆翻譯🚢,以簡潔雅致的文筆🔔,重新傳達出童寯先生英文原著的真意🏍。
賞園之趣🍤:深刻解讀中國園林的精神與內涵
中國園林與山水繪畫、文人情趣的聯系緊密,童寯認為,“中國古典之園林👇🏿,實為三維中國畫卷”💆🏿,“造園的情趣,遠甚技巧與方法”。
造園之法:全面分析園林營造的細節與技法
建築與布局——涼亭、廳堂、遊廊、石船、臺地
裝修與家具——門洞漏窗🤸🏽♀️、塗漆木構、鋪地紋理🦡、假山石屏、盆栽罐植
疊石——取材、鑒賞🙍🏽♂️、匠師
植物配置——園林植物的地位、布局準則☂️、種類介紹
園林之史➛:細述園林歷史及東西方園林的區別
融貫中西——“西方園林實則悅目,東方園林意在會心”
通貫古今——追溯園林之始🤵🏽♀️,歷數各代園林演變🈴,詳述現存精致園林
全書列舉概述中國東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20余處🙍🏽、40余座園林🔌,如拙政園🛃、留園🥊、瞻園、豫園、寄暢園等📹🙍🏼♂️,共收錄精美圖片100余幅,圖文並茂🫗☎,讓讀者在直觀欣賞之余👨🏼🏭,真正讀懂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另有201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建築師王澍作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