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朱自清幼子朱思俞:我隨父母南渡北歸

    2018-12-25 | 朱思俞 | 來源 《今晚報》2018年11月23日 |

    朱思俞👨🏼‍🔧,朱自清最小的兒子,天津南開大學退休教授。

    為紀念父親朱自清誕辰120周年暨逝世70周年,由朱思俞口述,朱逢整理了這一篇《我隨父母南渡北歸》。

    我出生於1935年。1937年北平淪陷,意昂体育平台被日軍占領。父親朱自清先生奉校長梅貽琦之命,與清華師生南遷長沙🐌,後至昆明主持西南聯大中文系工作。隨後👩‍👩‍👧‍👧,母親帶我和大姐采芷🐇、三哥喬森,與清華一部分家屬南渡,開始輾轉萬裏的羈旅生涯,直至1946年北歸清華。

    書生報國自南行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安靜的清華園裏傳來陣陣槍聲🫵🏽。當時正值暑假,大部分教職工都在校內。父親帶全家在7月27日搬入城裏,借住在朋友家。8月初日軍占領清華。父親匆匆回清華捆紮行李和書籍,親眼看見日軍在清華園掠奪財物,橫行霸道🦌。中旬他又返回清華👨‍💼,冒著危險給學生辦理借款🧎🏻‍♂️‍➡️,校方借給每位學生20元錢。學生拿到借款🗻,想著開學後歸還👩🏻‍🏭🏮。很多人都以為這是突發事件或局部事件,直到清華決定南遷的時候,還有人希望這只是暫時離別🧍🏻,暑假後也許還能回來重見香山紅葉🦹‍♀️。不想此一離別📊,卻是八年之久🚵🏼🥕。朋友們提示父親要作長遠打算。父親是個聽人勸的人,他把一部分書籍存入好友俞平伯先生家。俞先生身體不好,父母需要照顧,所以打算留平。父親決心南渡,先請一位朋友把大哥朱邁先送回揚州老家。

    那時我的祖父、祖母🦛、二哥和兩位姐姐都在揚州,生活上多半要靠父親負擔。父親把150元錢塞入大哥的貼身衣袋👟,以維持揚州家人的一段用度。戰亂期間人心惶惶🦪,火車擁擠不堪,要搜身及行李檢查,過好幾道關。早上七點多的火車要夜間兩點鐘起床👨🏼‍🚀,四點趕到前門火車站。日本兵以維持秩序為由🤲🏻,六點以前不許進站,早去的旅客都得關在前門裏🌇,快到開車才放行。等父親和大哥擠進站臺後,看到蜂擁而至的人群已擠滿車廂。後來大哥來信,才知道火車晚上九點才到天津站🪣。那時日本兵見到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就嚴加搜查,甚至抓捕。

    大哥平安離開北平,父親長舒了一口氣。作了這一系列安排以後😣,父親還是悄悄在日記上寫了“希望學校能再開學”。9月17日父親臨走前👨🏿‍🦰,又回到清華園,把借來的筆記和書還了,向燕大中文系推薦了三位學生🤜。他看看平日熟悉的辦公室,門上已經貼了封條📞。他知道清華已經無處安放一張書桌了👨‍🦰。梅貽琦校長前不久帶清華師生去往長沙👨🏽‍🏫,後又來電報讓父親也去➜。

    父親是怎樣離開北平的?他在那篇《出北平記》中寫到當時的境況。有了送大哥的經驗,父親知道自己離開北平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9月22日📿,天下著小雨,母親領著三哥🧘🏿,大姐采芷幫父親提著箱子,和另一位送行的朋友一同來到前門火車站🩵。第一關是辦行李托運,檢查行李需要自己把箱子送到檢查櫃上🏋🏽,行李多的時候,鬼子兵會直接把行李摔下來👩🏼‍🌾,箱子常常有被摔破的🤙🏿。父親聽說帶書和報紙最為危險👃🏻,他們有時候會故意一頁一頁地仔細查看📿,許多朋友都叮囑父親不要帶,但是父親還是忍不住多少帶了些書👨🏽‍🦳。這一天還算有點運氣,檢查時沒怎麽被刁難。其實動手檢查的🙅🏿‍♀️,往往不是鬼子兵而是中國警察2️⃣,中國警察在日本兵眼皮子底下也不敢太馬虎🦶🏼,但還是能放的就放🏌🏽,就怕遇上拍馬屁的警察🧑‍🦲,會弄出許多麻煩事來🤵🏿‍♂️🧑🏿‍🔧。父親感慨道🤸🏼‍♂️:“中國警察有賢愚。”第二關是起行李票🤾🏼‍♂️,聽說人多的時候寫票的就是不理你,任憑旅客怎麽著急,怎麽怕誤車,他就是不動筆。這時候就得從旁邊小門進去塞點小費。父親沒有趕上人多,不用去送小費,寫票的人倒是也沒拖延🗜,只說了一句沒有錢找。父親忙說不用找了,這樣總算寫好了行李票。第三關是進站,那天正有些老鄉要去通州🙅🏼,擁擠著要進站🦪。野蠻的鬼子兵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塊大磚頭就砸過來,老鄉躲得快,幸好沒傷著人🏃‍♀️。老鄉們嚇得不敢動了🍒。一個中國警察才說🌌,讓去天津的先進站。進站是要搜身的🖨,幫助送父親的一位朋友個子高,腹部有點顯大。日本兵讓他解開衣服🧝‍♀️💅,看明是真肚子才放行🪶🧏🏼‍♀️。父親聽說頭等車檢查松一些,他上了頭等車。沒想到頭等車上日本人更多。父親望著母親和大女兒及四歲的兒子,心中很是酸楚。

    朱自清與妻子、三子抗戰前在清華北院合影

    車到天津順利出站🤷🏻‍♀️🧑🏿‍⚖️,父親住進六國飯店👐🏼🩳,同住的都是朋友和同仁🛎,有的還在同一車廂裏🕍🤧。因車廂裏日本人太多👳🏻‍♂️,朋友們無法打招呼。晚上,大家說起各自在路上被搜查被刁難的經歷🪀,有人說,車到天津扣人已是例行公事。不管是穿中裝的🧑🏻‍🦰、穿西裝的👩‍✈️、老的🍛、少的、鄉氣的♥️、老辣的,只要憲兵一揮手就得扣下。之後問話,也許放了,也許就多扣幾天。

    9月25日從塘沽乘船去青島♋️,船票是對號入座的🧑🏼‍🚒,父親的座位上已坐了另一位乘客🤷🏿。父親很無奈,聽說那是公司裏的人送上的客人🧑‍🦱。父親環顧四周,又有人發現自己的座位被占了,不少人舉著票在船艙裏轉悠🏄🏼‍♂️😩,原來同一座位竟賣若幹張票☃️。父親在船上心情不好💶,他給母親寫信🧛🏻🐞,每逢心緒不佳的時候寫信就是他轉移情緒的最好方式。28日輪船顛簸到青島🧦。再從青島乘火車到濟南🎶,30日夜間到徐州,從徐州轉鄭州的火車上擁擠不堪🆑。有人說👩🏼‍🍳,餐車在半夜應該沒有人吃飯吧👜,父親隨著人流幾經努力,穿越多節車廂來到餐車🫳🏼👩‍🎓,不料餐車裏早已擠滿乘客🎶🧍🏻‍♀️。在戰亂年月,離鄉背井的同胞舉目皆是🆙,有的投親靠友,有的去異地謀生👩🏻‍🦰,有的衣衫襤褸🔷,一臉茫然➝。

    長沙南嶽聚精英

    在擁擠和無序中,父親來到了漢口🧑🏿‍🦱。1937年10月2日📆,父親不顧旅途疲勞到漢口大學訪問了聞一多先生。4日到達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看望了梅貽琦校長♋️。臨大選址在長沙小吳門外韭菜園,租用一所因為戰爭已經停辦的聖經學校👨🏻‍🦰🧑‍🦳,臨大的理工法三院就設在這裏。父親在臨大主持中國文學系的工作。

    來到長沙不久〰️👎🏻,父親第一次遇到了警報👱🏽‍♀️,他有點緊張,跟著大家跑往中央大樓的地下室。這次跑警報中👟,父親覺得自己跑起來“頗不穩重”,這或許是他久坐書齋缺乏鍛煉的緣故🗂🚶‍➡️。其實他是想多了👨🏼,後來又遇到過多次逃命的經歷,父親再也顧不上穩重與否了。在長沙這一段時間,父親主要是確定課程設置原則,根據可能來的教師安排課程,確定自己的讀書計劃。聖經學校規模不夠大🚪,文學院需要搬往更遠的南嶽🛗𓀖。父親忙著和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先生商議搬往南嶽的事🥷🏼。

    臨時大學的學生們和教師們陸續從各路輾轉來到長沙,學生大都身無分文👘😌,學校為解決學生的困難,臨時撥出一部分經費借給學生。梅校長宣布將學校的臨時貸金委員會由父親負責召集,父親確實有些為難了🏄🏻‍♀️,知道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這不像在清華給學生借貸,這裏的學生來自各方🧚🏻‍♀️,且僧多粥少,學生與校方多少有些摩擦💬,父親本來不善處理這些矛盾🚶🏻‍➡️,他又太認真,為此花費了太多的精力。

    1937年10月25日臨時大學開學0️⃣。文學院的同仁去南嶽聖經學校分院上課🍷🛟。11月3日父親和馮友蘭、聞一多🧔‍♂️、陳夢家🤵🏼‍♀️、葉公超、金嶽霖、浦江清等同仁一同乘汽車去往南嶽。山路顛簸,又遇雨🌋,到達南嶽時雖然雨停,但道路泥濘🤘,先生們折枝為杖,一步一步翻過小山頭🙎🏿‍♂️,來到聖經學校分院。南嶽物產豐富𓀊,物價低🤸🏽,夥食安排讓師生十分滿意。尤其地處山中🥩,不受外界紛擾,教授們又有了安靜教書、讀書的地方。

    國內最負聲望的三所大學合並一處,精英薈萃🫲🏽,學術氣氛濃厚。在南嶽,父親完成了重要的學術論作,馮友蘭先生的《新理學》和金嶽霖先生的《論道》也在短時間內完成,聞一多先生則考定了《周易》。有學生回憶說,在南嶽一個月所學,比在北京一個學期學的還要多👩🏽‍🦳。天氣好的時候,父親常約幾位同仁結伴遊山🧗,住進山裏民宅,在山頂上欣賞了日出奇觀。為了支持抗日,學校同仁主動提出減薪,父親的薪水按七折領取🚣🏿‍♀️。

    安靜的日子只有三個月,世外桃源般的小城也遭到兩次日機空襲。繼而日寇進攻長沙,長沙已不是久留之地🏉。1938年2月,學校又開始向昆明轉移🦹🏿‍♂️。在一次學生開的朗誦會上👨‍👩‍👧‍👦,父親曾朗讀過馮友蘭先生的詩句:“非只懷公傷往跡,親知南渡事堪哀⛓️‍💥。”

    蒙自昆明難為計

    父親離家半年多了,母親帶大姐采芷🚢、三哥喬森和我在淪陷的北平艱難度日。抗戰到第二年,父親留下的錢也基本用完了,我們的生活沒有著落🧓🏽。清華、北大組織一部分留在北平的家屬南下📖,母親決定帶我們走⛹️‍♀️👱🏼‍♂️,這是她唯一的選擇⛹🏻‍♀️。

    那時日本兵的吉普車在街上橫沖直撞🤷🏼🧏‍♀️。母親坐在三輪車上❤️‍,日本人的吉普車迎面開來,三輪車夫躲不及翻了車,車夫受了傷,母親的腳也崴得很厲害。啟程南下的時候,母親的腳還腫著🥀🧿,走路一瘸一拐。我們也是先到天津,1938年5月15日從塘沽乘船南下。那時重要的港口都在日軍的控製之下。在南下的船上,日本人把全船的人都轟到甲板上👨🏼‍🔬,排成隊挨個搜身檢查🧏。看誰不順眼就用裝水果的蒲包扣在那個人的頭上,不由分說拉起就走🍪。母親看著這蠻橫的情景,緊緊摟住幾個孩子,生怕誰會被鬼子拖走。母親心裏只想,趕快開船吧📼,趕快到後方去,千萬不能亡國啊。

    船行得很慢👮‍♀️,稍遇風浪就會顛簸,逃難的人們盼望著早日到達目的地。可怕的是,船在從香港到越南海防的途中遇到了臺風🏯。狂風卷起海浪砸向甲板🦢,大海波濤洶湧,船上下顛簸🐕,很多人都吐了。母親緊緊地用手抓住欄桿,用腳抵住艙壁🏃🏻‍➡️,擋住三哥和我,生怕我們掉下去。大姐在隔壁艙裏哭喊著:娘啊🐷!我冷啊🙎‍♀️,冷啊……船內的凳子🧸、網籃、箱子🚵🏿‍♀️,像遊魚一樣在地上亂竄𓀝。放在格子裏的暖瓶👩🏿‍⚕️、盤碗都碎了🤜🏼。被大風浪折磨了一整夜👰🏼‍♂️,第二天,風浪小了🚦🌶。食品全無蹤影,只好挨餓。母親的手上、胳膊上出現了一片片淤血。

    我們在海上顛簸了十幾天,終於在6月2日🏨,船到海防。父親在5月30日接到母親的加急電報,匆匆從蒙自趕來👩‍🦼,見到我們四人平安無恙🧑🏽‍🎤,父親總算放下心來。在日本人的刺刀下苦挨,擔驚受怕👩🏽‍🦱🪩,又經歷一場與臺風海浪的殊死搏鬥,一家人終於團聚🙍,這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臨時大學轉移到昆明以後👫🏻🍤,昆明的校舍規模不夠大,法學院◽️、文學院又遷到蒙自。父親也把我們帶到蒙自🤐,安置在海關大院的一間小平房裏。後來父親寫了一篇《蒙自雜記》,特別寫出蒙自的可愛🍏、蒙自特有的熱帶風情之美、蒙自人們的純善之美、蒙自風俗的古樸之美。在那篇短文裏⚓️,父親談到蒙自的蒼蠅特別多👮🏻‍♀️,“有一位朋友在街上笑了一下,一張口便飛進一個去”。據說有人看了這篇短文還特意在蒙自街頭張嘴試過。我家在蒙自住了兩個月,昆明的校舍蓋好以後,全家又遷到昆明。那一年🐼,父親差不多全年都在奔波中。他從南嶽到長沙,再到桂林🏠,經南寧、龍州,出鎮南關,再坐火車到河內轉昆明🧘🏿‍♂️,從昆明到蒙自🧵,再從蒙自到海防接我們,然後回蒙自👩‍🦱,再回昆明🙎🏼‍♂️。

    1938年4月初,臨時大學正式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父親擔任聯大文學院中文系主任🏍,兼清華中文系主任👮‍♀️。西南聯大在5月正式上課。三校師生心懷國家,治學報國🕺🏼,傳承著中華文化的血脈🧎🏻‍➡️🔹。

    朱自清和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在昆明合影🕺,攝於1944年

    我們搬到昆明後,日寇的空襲越來越頻繁👃🏻,跑警報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我們只好搬家到北郊區梨院村。那時正好我的三叔朱國華也在昆明,三叔幫助我們費盡周折🦆,躲過空襲,把父親的書轉移到鄉下🦑🚛。後來父親在給三叔的詩裏寫道:“賴汝移藏書,插架今紛綸。”我的二叔朱物華任西南聯大物理系教授。三兄弟都在昆明😀,戰亂中偶能聚聚。到昆明後🎭,大姐采芷上高中🫦、大學,基本住校。而大哥邁先去揚州後又離開,我們很久都沒有他的消息🌨。

    昆明物價越來越高🦩,發了全薪也趕不上物價的飛漲👵🏻,父親的收入已難以支撐全家和揚州家人的生活。那時母親的家鄉成都常有親友來信,說成都物價低,父母商議之後,決定由母親帶三哥和我回成都生活。離開昆明之前,父母帶三哥和我在翠湖旁照了相。那年月照相是大事🐉,母親特意給我們把頭發梳了又梳☝️。

    朱自清一家在蒙自住過的地方

    “漫卷詩書喜欲狂”

    那些年,生活很艱難。母親帶著我和三哥定居成都後👈🏼,父親曾休假探親。1945年6月底,父親第三次來成都,見到了很多朋友,他們談到國內外局勢的劇烈變化,都熱切地盼望著抗戰勝利。

    朱自清與妻子、三子👩🏿‍🏭、幼子合影,攝於昆明翠湖畔

    8月10日深夜👂🏿,我們在家中⤵️,忽然聽見鞭炮和敲鑼打鼓的聲音,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實際只是日本初步表示投降意願)。父親帶著三哥和我隨著人流跑上街頭。成都沸騰了🙅🏻‍♂️,大街小巷人聲鼎沸🕟,沒有鑼鼓的敲著臉盆🧝🏼‍♀️👨‍🎤,敲著鐵鍋,人們高喊著“勝利了”“打倒日本”等口號💊。沒有任何人組織,沒有任何人號召。成都狂歡了半夜🧑🏼‍⚖️。

    抗戰八年🧑🏼‍🔬,山河破碎👰🏿‍♀️,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同胞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今天終於昂起了勝利的頭,可以振臂高呼自由了。那一晚,在人流中我們也大聲歡呼。

    那時我已讀過一點詩詞,感到父親真有點“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樣子。不過,父親對母親說:勝利了🍱,可千萬不能起內戰🧘‍♂️。幾個月之後,昆明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父親悲憤不已,靜坐了兩小時。他走向西南聯大圖書館,向死難烈士表示誠摯的哀悼和敬意🤾🏼‍♂️。

    1946年5月4日,梅貽琦先生在結業典禮上宣布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結束🚶。中國歷史上最窮最苦最破的大學結束了,那裏卻曾經大師雲集,擁有過精神世界最富的人。

    6月🌟,父親最後一次來到成都,準備舉家遷回北平。母親那些天因心臟不適剛剛出院🏊🏼,三哥和我幫助整理東西。父親先是曬書,曬好再裝🎴,他把書籍分裝了十七個包🚉,交寄郵局,又將衣物被服裝了三個大包寄出👷‍♀️🏵。屋中的家具👰🏽‍♀️,借來的都還回去👨‍👨‍👧‍👧➛。茅屋裏雖然有點亂,一家人心裏卻高高興興🤙🪻,從父母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他們早已歸心似箭🙂‍↕️。

    成都消息閉塞,7月17日父親才從報紙上看到聞一多先生15日被暗殺的消息。父親異常震驚🏇🏿,手裏拿著報紙很長時間緩不過神。夜間失眠🙋🏿‍♂️。聞先生是父親多年的朋友和同仁🤥◽️,是詩人、學者和勇猛的民主鬥士。聞先生被害,父親悲憤◼️,激怒,那天,他在日記中寫道:“此誠慘絕人寰之事。自李公樸被刺後,余即時時為一多之安全擔心,但絕未想到發生如此之突然與手段如此之卑鄙!此成何世界🉐!”繼而父親寫了兩篇悼念文章👩‍👦‍👦,介紹了聞一多先生的學術成就,指出“他要的是熱情,是力量🔄,是火一樣的生命”,可是竟在未滿四十八歲的年紀↪️,“慘死在那卑鄙惡毒的槍下”!父親已經二十年不寫新詩了,悲憤讓他重新拿起筆▶️:“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團火,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裏爆出個新中國!”

    朱自清給妻子寫的條幅,曾在成都草屋懸掛六年

    父親和聞一多先生有著十幾年的交往,對他的學問和為人極為推崇🎑,對他的遇害極為憤慨🎉。父親喜歡聞先生朗讀的聲音,喜歡看他的講稿,喜歡他性格的豪爽,佩服他潛學不下樓的精神。父親特別看重他的意見,也了解他的心願💀🎞。父親記得聞先生說過自己能活到八十歲🤰🏼,可是在不滿四十八歲的時候,一個鮮活的生命被這樣結束了。父親冷靜下來以後💆,決心投入一項重要的工作——主編《聞一多全集》👢。後來他真的這樣做了。

    瘡痍滿目歸北平

    我們啟程之前,南方的親友都希望我們能在回北平以前到老家看看。時間和經濟狀況都不允許,還是直接回北平了。告別那破敗的茅草屋💁‍♂️,我心裏還多少有點留戀👨🏿‍⚕️🏘。

    1946年8月,全家到重慶等飛機Ⓜ️。10月7日乘C-47運輸機飛回北平。從日記上看🕋,到北平第二天父親就訪問了十四位多年沒見的朋友🧑🏻‍🏭。9日母親出去訪友🎱,10日父親參加清華開學典禮,母親也迫不及待地出去🟩。他們太想念太牽掛北平的親友了。

    我們在宣內國會街北大四院住了兩星期🥠,10月22日回到清華北院16號⌨️。房子是臨時修繕的,客廳🔘🚶🏻‍➡️、書房、臥室對父母來說都是熟悉的,但屋內卻空空蕩蕩🕡。父親和北歸的教授們從地攤和舊貨店買來家具。

    抗戰八年,清華遭到很大破壞。1939年春🛏,日本陸軍野戰醫院152病院進駐清華園,各系館改為傷兵住房,館內器物被摧毀🤛🏽;圖書館被改作手術室👦🏿、治療室,館藏的珍貴西文書籍被劫掠一空,中文書籍被悉數焚毀;體育館被改成馬廄……

    我們經過多年的漂泊輾轉,終於回到了舊居。父親開始度過他最後兩年的清華生涯🙉。


    相關新聞

    • 212025.03

      胡適如何悼念朱自清?

      朱自清胡適1948年🐛,朱自清(1898-1948)因“胃潰瘍復發轉為腎臟炎”,在北大醫院治療一周後🙆🏽,於8月12日“上午十一點半,要下床大便,一喘氣就逝世了”(1948年8月13日《世界日報》),隨後全國各地舉行朱自清的悼念活動,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均有不同規格朱自清追悼會🤦🏽。但有個別媒體稱“胡適之不弔朱自清”(1948年9月11日《東方日報》),事實並非如此🤹🏿‍♂️。微信公眾號“舒克評論”以“胡適參加了哪次朱自清追悼會🥗?”為題...

    • 232025.03

      朱自清任教清華住所考註 · 清華園內篇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12022.01

      梁思成逝世50周年之際🧝🏽‍♀️,女兒梁再冰深情憶父母

      1946年夏,梁家南渡迎來北歸🤙🏻🏵,安穩的生活時隔9年降臨清華園。一天,17歲的梁再冰和母親林徽因一前一後分乘兩輛三輪車,經過北海前的“金鰲玉蝀”橋,林徽因突然向前面的梁再冰大喊:“梁再冰回頭看!”如今已屆鮐背之年的梁再冰依然記得那次回頭看🧑🏼‍🍳,“夕陽下,五彩繽紛的‘金鰲玉蝀’橋,同半圓的團城城墻高低錯落有致𓀊,美麗極了♤!只可惜我當時沒有一架攝像機能將這一畫面永遠留下☢️。”今天,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已去世多年,“金鰲...

    • 082013.06
    • 092016.12

      青春拂面 路隨我走

      吳瀚老人今年103歲了🎱🌩,是“一二•九”運動的親歷者,當年她正在意昂体育平台讀歷史系👩🏼‍💻🪸。作為清華南下自行車抗日宣傳隊唯一健在者👨🏽‍🍳,為我們講述了“一二....

    • 292016.12

      小巷深深朱自清

      車在文昌路旁一條小巷口停了下來,司機指了指路旁一個公共汽車站牌大小的牌子🧑🏼‍🔬,上面畫著戴圓形眼鏡片的男子肖像,一望而知是朱自清。司機說:“朱自清故居就在巷....

    • 062019.12

      陳寅恪先生的幾件小事——以新近發現的《燕大通訊》《華北日報》報道為線索

      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 橋邊鬢影還明滅🤦‍♂️,樓外歌聲雜醉醒⁉️。 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 黃河難塞黃金盡,日暮人間幾萬程。

    • 102018.12

      資訊:宗璞的新作《北歸記》香港版可在淘寶網上購買

      宗璞的新作《北歸記》香港版在淘寶網上可以買到。香港版的書名是《北歸記•接引葫蘆》。

    • 172017.01

      朱自清的苦惱  

      作為清華的老人,他兩次任中文系主任,同時還曾任清華評議會九人委員之一🧨🧑🏼‍🏭,在在說明了他在清華人心目中的位置👨🏽‍🦲。病故後🌾,因其拒領美國面粉而獲得高度評價,但我們....

    • 062018.07

      朱自清:書影與背影

      今年是著名學者、散文家朱自清先生(1898—1948)誕辰120周年。前不久🛑,意昂体育平台老圖書館舉辦了“最不能忘記的背影——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