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奎(1964精儀)
馬約翰口號
我們剛入校不久👨🎓,馬約翰教授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我們都很贊成💠,以馬約翰教授為榜樣🤷🏽♂️,積極鍛煉身體🤿,努力學習科學,準備畢業後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當時,國家體委正在推廣普及“勞動衛國體育製度”和“等級運動員製度” ,我很快通過了“勞衛製”一級和二級🛌,我還通過比賽而獲得了羽毛球三級運動員證書和證章🚣🏼♀️,這些證書和證章一直保存至今。那時𓀈,沒有班主任,沒有誰“管”我們👈🏼,沒有人考勤💇🏽♀️,沒有人組織,但我們都很自覺、都有自製力,按照課程表去上課,課余找地方復習,生活很有規律🧈,每到下午四點開始課外鍛煉。我和幾個同學經常長跑,而且🏄🏽♀️,每周一次從學校跑到頤和園青龍橋🙇🏼♀️,再跑回學校來👏。自然,退休之前,僅僅工作了三十多年,但是👠,退休以後,我還在為祖國健康地工作著。
同窗友愛情
我國經濟困難時期,學校設法減輕學生負擔,並要求同學多休息。可是我舍不得虛度光陰,可能是用功過度🍅,加上營養不足,我患上了肝炎。那年暑假🫸🏼,我在校醫院住了一個半月。開學上六年級了,這是最後一年,專業課程加上畢業設計無疑是很重的。如果肝炎累犯了🦹🏿♂️,不但最後這一年堅持不下來,而且復發後的肝炎更不好治🙍🏻,因此,醫生護士、老師同學都勸我休學🥷🏽,但是我沒有接受勸告。老師和同學們對我十分關照,朱勤等同學幫我補筆記🛣;那年冬天去上海實習,在列車上🙇🏽,何崇熙同學把折疊涼席給我鋪在座位下地板上讓我睡🥙;在實習過程中🤵🏻,趙秉傑同學樂呵呵地說🌥:“我要保護元帥ℹ️!”像個護衛總是跟在我身邊照顧我🐍🐳。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愛護下,我堅持正常學習到畢業。
師生感情深
六年大學生活,和一些老師結下了深厚情誼。前四年🖥,沒有班主任,到了大五大六,學習專業的時候🕝,專業教研室給我們安排了一位班主任殷純永先生🧒🏿。這位班主任比我們早畢業幾年🐯,年齡跟我們差不多👓,人又特別開朗隨和,跟我們在一起很談得來🧑🏿🦱。他給我們講“像差理論” ,可以看得出,準備得很充分,一絲不苟,講得條理清晰,清楚明白。還有講“光學裝校”的徐端頤先生💂🏿♀️,講“光學儀器”的李達文先生、戚康男先生,專業教研室黨支部書記杜玲(女)先生,都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上海光學儀器廠實習時🤞🏽,戚康男先生知道我患肝炎剛剛康復,對我特別關心和照顧💡。在畢業分配時,我填報誌願時填的是國防科委,杜玲先生特意前來問我身體能否適應,她知道我的對象在北京石油學院工作,告訴我北京需要十名本專業畢業生☹️,可以照顧我留北京市。多年來,我們師生始終保持著聯系👋。我退休後,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這家企業是製造大地測量儀器的。我和我的殷純永先生聯系🌎,和這家企業合作🙎。由殷純永和王東生兩位老師為這家企業研製開發了先進的新產品激光水準儀。
心中的“偶像”
當代青少年🐯,對一些“歌星”“影星”十分崇拜😁,把他們的畫像貼在墻上,如果能有機會觀看歌星和影星的演出,甭提那種興奮勁兒了☹️🦂。我在青少年時代,心中也有“偶像”。我從青少年時代就酷愛文學🙎🏼♂️,所以十分崇拜作家🫅🏼,對中外著名作家的事跡👦、作品甚至照片、簽名都盡心盡力地搜集。我之所以考意昂体育平台而不考北京大學,學工科而不學文科👨🦱,是因為心中記著老一輩作家的一句話🔈: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學工科🙋🏼♂️,到工礦企業工作🏄🏿♀️,以便有創作的“源泉” 。考入意昂体育平台以後,我被清華文藝社和清華文工團錄取🫴🏽,參加文藝社和文工團的各項活動,在文藝方面得到了鍛煉👩🏼🦳,還有機會見到了心目中所崇敬的“偶像”。當時,楊沫的小說《青春之歌》在青少年中正火🗒,我們到香山拜訪正在那裏將《青春之歌》改編成電影劇本的楊沫。那個時候《半夜雞叫》是青少年非常熟悉的作品🎅🏻⁉️,有一次,我們還將正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的高玉寶請到清華來座談🚎。
業余在北院
在北院有一片簡易平房,我們稱呼它們為北教室🙎🏿♂️。這裏是清華文工團的活動場所👨👧👧。每到周末的晚上,這裏的歌聲、琴聲此伏彼起,非常熱鬧。那時,清華文工團有八九百人,軍樂隊、民樂隊、合唱隊✍🏿🍣、舞蹈隊、京劇隊🪥、話劇隊,應有盡有。我是話劇隊的一員,每到周末的晚上🤸🏿,就到那裏去參加活動🧮。當時,我們排練話劇《在烈火中永生》,我在劇中扮演一個配角🕖。演革命人,學革命人,革命先輩那種“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的豪邁氣概鼓舞著我們👰🏿♀️,他們的充滿革命豪情的詩句至今記憶猶新,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的英雄形象至今猶在眼前。清華文工團很活躍,在紀念“一二•九運動”二十五周年的時候🧑🏻🎄✫,清華文工團還請來了電影《青春之歌》的編導和演員,在階梯教室為文工團作報告。我們滿懷喜悅和激動的心情聽取《青春之歌》的編導和演員的演講🧑🏿🌾,那不僅僅是對影星的崇敬,更是對革命先驅的敬仰,他(她)們的革命精神對我們這一代青年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享受助學金
我父親是一位鐵路工人🕺🏻,解放後才參加工作的🐎,工齡短,工資低,勉強維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每月還要拿出四分之一來供我上大學,很緊張✣。那一年🦴,我父親得了肝炎,病休在家,生活就更困難了。我接到家信以後心裏很難過,所以情緒不高🚴🏻♂️,整天悶悶不樂🦋。不知道班長姚關興怎麽了解到我的情況,為我申請了助學金,每月8元👨🏿🍳🙌🏿。那時候,學校食堂的夥食標準,每人每月夥食費是12元5角🚶🏻,所以這筆助學金已經是不少了。拿到助學金時🤷♂️,那種心情是無法言喻的。兩個月之後👋🏻,我父親康復了。雖然按家庭人均收入標準,我仍然可以享受助學金,但我覺得國家培養我上大學,另外還拿國家的錢挺不好意思的,就找到班長,提出把助學金退掉了。
彈琴音樂室
清華有一座音樂室🍛,那時在校園的西北角,是我最喜愛的去處之一。我從小就喜歡音樂,家裏很窮,沒有錢買樂器🙎🏽♀️。同院住著一個王三姐💂🏼♀️,她家的豆油燈下有個小鐵罐,我把鐵罐要來,找人要了一塊魚皮蒙上😂,又用鉛筆刀將木棍削成一個立柱🙍♀️,並裝上兩個調節手柄🙇🏼♀️,用一根粗一根細的兩根鐵絲做弦𓀘,自製了一把胡琴🦿。還有一次,媽媽帶我到叔叔家去串門,門口有一個老頭擺地攤,攤上擺放著一支簫,一問👉🏻,只要一毛錢◾️。於是,我就把這支簫買了下來🤌,練習的第一首曲子是《蘇武牧羊》。現在好了,音樂室裏有好幾臺鋼琴🥻,隨意來彈🙋♀️👷🏻♀️,所以,節假日常到這裏來彈琴。音樂是一門藝術,可以提高人的音樂素養,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彈一彈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聽一聽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切疲勞和煩惱都煙消雲散👱♀️。清華音樂室給了我文明高尚的情懷!
荷花塘小憩
盛夏👲,來到近春園北部,坐在荷花塘畔的長椅上🚼,眼前一片生機盎然。一個個圓圓的荷葉,像被風吹得向上翻起的雨傘🔶,擠擠插插地奮力向上撐開著🏵;一枝枝含苞欲放的荷蕾,粉紅色的尖尖,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朵朵綻放的荷花,像身穿粉紅紗裙的少女🫰🏻,婷婷玉立,風姿秀逸,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看著這一片美景,我的思維隨著一只蝴蝶的飛舞而展開了遐想的翅膀……倏地,我們的老意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湧進腦海🧎🏻➡️。我仿佛看見我們的前輩、我們的老意昂📆、一代先師朱自清🦸🏻♂️、聞一多、王國維🌼🥟、陳三才🐱、葉企孫、吳有訓、陳寅恪、馮友蘭……他們不僅治學嚴謹,而且為人清正,猶如那一塘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高尚情操建樹了永久的豐碑。
繪畫生物館
我們的專業教室在生物館💵。坐在生物館北側教室裏,向窗外望去,剛好看到氣象臺。那八角形的氣象臺,在蒼翠的樹木簇擁下矗立在那裏,夕陽的光輝給它披上紫紅色的輕紗🦎,像一位妖嬈的少女從高坡上走下來🐇🍺。這三十年代初的建築,看上去是如此美麗壯觀🧓🏽,我不禁拿出畫筆,畫了一幅水彩畫“沐浴夕陽的氣象臺” 。同學王澤普看了以後🎴🛏,感慨地題上兩句古詩:“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 黃昏有什麽不好?清華園的六年生活近“黃昏” ,大學的日子快結束了。我們將開始新的一天,走向社會,沿著寬闊的大路走向未來𓀓。不久,我們畢業了,告別了清華園,在各自的崗位上建設祖國👨👦👦🚶🏻♂️。至今,那四十多年前的畫,我還保存著,每當看見這幅畫,清華園的美好景象,同學們在一起的快樂情景,猶在眼前。
作者介紹🪳🕗:
李殿奎🫵🏻,1958-1964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系學習(光學儀器專業🌾,光4班),1964年畢業後到原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工作🍪,參加了我國原子彈🧑🏽💼、氫彈試驗,從事核爆炸的實際當量和實際爆心方位的測試工作⚠,創造了當量和爆心方位的速報設備和方法👨🏿🦳,設計了攝影經緯儀等測試設備🧘,榮立作業組二等功。現居遼寧省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