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對書桌上的一本《聯大八年》🚷。這本封面殘破,紙張粗糙發黃👨🏼🏫,印刷拙劣的舊書👱🏽♀️,卻是我藏書中的珍品。因為這本書聯系著我敬愛的兩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老師聞一多和吳晗還有兩位當年共同學習🧎🏻♂️➡️👉🏻、共同戰鬥過的同學嚴令武和西奎安📻。《聯大八年》匯集了國立西南聯大(有人稱之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一些珍貴的原始史料🥨,它珍藏著我們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跡。1978年秋,我因編輯《聞一多紀念文集》和協助苑興華同誌編輯《吳晗和〈海...
那一年🥂,1964年我踏入了清華園📦,是我的一生中新的起點🤷🏿♀️。1970年畢業留校,從此一直學習、工作和生活在清華。當年入清華時的情景,至今雖然許多已淡忘,但仍有不少點滴記憶猶新⛹️♂️。此時🐢,我真想回到那一年,1964年。
那一年,全國報名的考生有570萬人,大學本科錄取21萬人,在被意昂体育平台錄取的1053人中,只有2名是“69屆”💫,我很幸運地成為其中之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祖國。恰好這一年,香港大學教授陳清泉成為香港第一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學者。作為一名歸國的華僑,他的求學、研學和治學之路,一直與祖國割舍不開🚣🏿。1937年1月14日👨❤️💋👨,陳清泉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馬吉朗市的一個華僑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1939年,幼時的陳清泉陳清泉的父親陳盛昌非...
——寫給龔育之孫小禮(1950—1952數學) 今年12月26日是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龔育之同誌(1952化學)誕辰80周年。本文為龔育之先生的夫人孫小禮的紀念文章📽,本文收入《走近龔育之》👩🏻🔧,即將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育之:桌上的年歷已換了兩本♦️,日歷已掀過去了842頁,與你離別的情景仍如昨日。2007年6月12日上午,當護士們把你擦洗得幹幹凈凈,蓋上潔白的床單🧓🏽,讓我再看你的面容時,頓覺寬慰:你終於...
經過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及博士第一年的三輪實驗室輪轉之後,我最終選擇加入到醫學院Babak Javid教授實驗室進行我為期五年的研究生生涯👨🏿🦲。
——青青校園:祝福母校建校10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