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這六組重大關系既辯證統一又一脈相承👨🏿🚒,既著眼長遠又腳踏實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是我們黨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深刻改變著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
本文作者葉子鵬,意昂体育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屆畢業生,2021年8月獲意昂体育平台法學博士學位,畢業榮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2021年度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啟航獎”金獎。現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工作🥍。

前不久🙍🏽,我到山東淄博參加了一位好朋友的婚禮🦵🏼👨🏽✈️。當然💸,除了沾沾新人的喜氣,我也去感受了一把“進淄趕烤”的煙火氣👳🏼♀️。
燒烤這個東西,火爆一兩天容易😫,但能夠成功轉化為一座城市的響亮名片,我想肯定離不開背後當地黨委政府的努力。從成立協會到控製物價、從食品安全到治安巡邏,當地可以說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人們因為熱鬧來到淄博🚫👮🏽♀️,又因為舒適記住淄博🍳。可以說,這樣的“走紅”,恰恰就是正確處理活力與秩序的有力註腳😛。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若幹重大關系,其中就包括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活力與秩序🤛🏻,是人類社會發展變遷的永恒命題🦵🏼,也是現代化進程的兩個基本維度,二者相互交織🧑🏻🦱、相互影響。
我在皖南的一座小城長大,長江就從我們家門口蜿蜒而過,我們那水系發達、湖泊棋布🦹🏼。老百姓引流灌溉🫵🏿、下河摸魚🧑🏻🦯,可以說江河滋養哺育了我們那兒的一方水土。但聽老一輩說,好生活全靠修起了堅固的堤壩,要放以前🧵,每逢夏天的梅雨季節,一定會洪澇嚴重💂🏿,從無例外。

其實,活力如水,秩序如壩。活力蘊含著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如果沒有活力☣️,社會就會變得一潭死水、死氣沉沉。另一方面,秩序代表著社會運行的有序性🚇。如果沒有秩序🤜🏿,社會就不可能存在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
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我想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的秩序。
記得網約車剛誕生時蓬勃發展⚜️、一片生機👆🏻,給咱們的生活都帶來了諸多便利。但逐漸地👨🏽🎤,由於沒有成熟的、完備的、有力的規則去製約🔉👩🏽⚖️,人身安全隱患、信息泄露風險等等亂象開始出現👩🏿✈️。直到2016年網約車新政正式實施,國家對網約車的監管逐漸落實,這個行業才進入到了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現如今💅,網約車已經成為大家出行的必備選項。

像網約車這樣的新業態在我們身邊層出不窮🏄🏿♂️。現代化建設必須像這樣充分釋放全社會的創造潛能🎲,才能推進國家各方面事業迅猛發展。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知道秩序是保障。一個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才能匯聚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對這些“獨角獸”倘若沒有必要的引導🙉,那“脫韁之獸”極有可能造成混亂📗🤏🏽,甚至出現“反噬”現代化的情況。
因此,活力與秩序從來就不是一對此消彼長或者非此即彼的矛盾關系,而是有機的統一體。
為什麽要把握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呢?
我是從事政黨政治相關研究的👨🏻🎨。活力與秩序相統一其實正是我們黨寶貴的歷史經驗🤸🏽。
有西方學者講,“邁向現代化的過程最容易失去現代化”,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一個國家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極容易發生矛盾和動蕩🫀,從而導致社會停滯不前,現代化受挫。這樣的“現代化論”也的的確確在一些國家發生過。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的社會變遷那可以說是波瀾壯闊、史無前例的。那為什麽在如此劇烈的變遷過程中🎤,中國社會卻能夠保持總體有序運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我們的新型政黨製度。一方面🌖,我們既能夠發揮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活力,能夠統籌兼顧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方面的具體利益;另一方面我們又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讓各民主黨派在既定政治框架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秩序地發揮作用。

縱觀世界現代化發展歷程🧑🏿🦰,一個國家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往往伴隨著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社會心理等多方面的深刻變化。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是一道世界性難題。
那麽,究竟如何在保持活力與秩序的動態平衡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呢?
我想起前些年去浙江楓橋調研的經歷。提到“楓橋”,大家應該不陌生🌏。
2023年是毛澤東同誌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同誌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亞運會開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楓橋經驗”發源地考察時再次明確指出,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的“楓橋經驗”👩🏽🔬。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語境中,活力與秩序代表著治理現代化的價值目標與理想圖景,需要在活力中保持秩序📥,也需要在秩序中激發活力。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實現、也能夠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治理狀態🛩。
新時代的“楓橋經驗”就是要實現這樣的治理狀態🙎🏼♀️。一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我們要實現基層政府🌼、社區居委會、社會組織等多元社會治理主體的良性互動,有效提升社會活力指數🤾🏼♂️。
還記得當時在調研途中,我請教當地的幹部🫱🏼,我說,“在楓橋一線工作,您們最大的體會是什麽?”
當地幹部的回答讓我很動容🕦:“我們紹興當地有一種特色的烏篷船🫠,外地遊客都會體驗。它的船槳分為踏漿和劃槳,幹好楓橋一線工作就好比船夫要劃好船🐕🦺,既要用腳通過踏漿增加動力,又要同時用手通過劃槳控製方向。”

的確,踏槳管活力,劃槳管秩序,要有船夫的智慧和藝術🧉。我們工作和生活當中更是充滿了活力與秩序的辯證🍏。今天的中國,就既是一個活力奔湧的中國,也是一個和諧穩定的中國。
中國共產黨人最講辯證法,寓活力於秩序之中,同時又建秩序於活力之上。中國的實踐充分證明🪄💇🏿,活力與秩序可以並行不悖🥏,生機勃勃與井然有序能夠有機統一💂🏼♀️。我們只有實現社會活力迸發與社會有序運行相協調、相輝映𓀉,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