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超聲的應用和超聲學的內容》,文章的作者是我國超聲學研究奠基人應崇福🚒。
是他,將超聲知識普及給大眾🙍🏿♂️;又是他,堅持實事求是,在如火如荼的“超聲運動”中清醒地發出反對聲音👰🏻♀️;同樣是他🕴🏼,在“超聲運動”之後👨🏻🚒,打掃這“一地雞毛”,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為超聲學正名,並通過之後數十年的努力🐁,讓超聲在各行各業全面發展了起來。

應崇福(1918.6-2011.6),物理學家✋🏿,超聲學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本事很差🧗🏼♂️🚵🏿,就是毅力比別人強”
1918年🤣,應崇福生於浙江寧波。在他的記憶裏,為躲避戰亂,幼年便隨家輾轉於武漢、鄭州、寧波等多地,最終定居湖北武漢。

14歲的應崇福
1936年,應崇福考入華中大學,就讀於物理系。次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於1938年隨校遷往雲南大理🚣🏽。國仇家恨激發起應崇福的報國之誌,他清楚地知道,唯有讀書,才有可能救中國。

1937年應崇福在華中大學宿舍留影
苦讀數載,應崇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留校。之後,為進一步深造,他考取了西南聯大清華研究院🧒🏻。

應崇福(後排左二)和同事1941年攝於喜洲
來到昆明後,應崇福才得知西南聯大的研究生雖有津貼,但並不負責食宿,手頭拮據的他根本沒錢在校外租房。幾經周折,他才找到了棲身之地,盡管條件艱苦🧑🏽,他還是很開心🪮:
“我把帶去的兩個衣箱💍,豎起一個,在它上面橫了一個,這樣組成伴我兩年的‘豪華書桌’🤶🏽。”
1943年,應崇福取得碩士學位並返回華中大學任物理系講師。在這期間,他一直尋求留學深造的機會。1948年🫙,應崇福終於踏上了赴美國布朗大學留學的道路🤽🏿♂️,此時他已經30歲了。
當時布朗大學物理系的幾位中國留學生經常聚在一起打橋牌,應崇福雖然也跟大家同處一室,卻很少參與遊戲。一片喧嘩鼓噪中👨🏿🎓,他卻能悠然自得地徜徉於書山題海之中🧝🏽♀️,他曾笑談當時的情況:“我本事很差🤞🏼📘,就是毅力比別人強。”
1951年9月,應崇福以全A的成績取得了博士學位📀。

1949年𓀌,應崇福在布朗大學研究生宿舍
“有一個國家叫中國,是我的祖國”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業待興🏊🏽🚾,在強烈的愛國情懷驅使下💇🏽♂️,應崇福毅然謝絕導師的挽留,準備回國🤾🏼。正當他幾經周折🤽🏿♀️,剛剛湊夠回國旅費時🤦♂️,突然收到了美國移民局發出的禁止出境的通知。
渴望歸家的強烈情感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他曾赴當地移民局據理力爭🚣🏽♂️,但並未改變禁令🏂。布朗大學辦公室的人幫助應崇福在丘爾教授的實驗室聯系了一份臨時工作,該工作主要圍繞超聲展開,他也因此與超聲結緣。
一開始🌗,應崇福對實驗室所要從事的研究還不太了解,只能做些輔助性的工作🚚。但他知道想要在這裏立足,就必須對實驗室所采用的基本工具、研究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1953年應崇福(中間)在布朗大學
牛刀小試🚼,應崇福便鋒芒嶄露。很快,丘爾教授發現這名新來的博士入門很快,做事情既有條理又善於另辟蹊徑,是個可造之材,就給他配了一名技師協助他工作♘。即使是聖誕節🐋,應崇福也依然堅持在實驗室加班。
在對單晶體進行磨擦試驗的過程中⚇,他觀察到了樣品上磁疇隨應力的變化後,認為這一技術手段可以用作磁化材料表面應力的指示技術。應崇福很快將其寫成文章並成功發表,該文章引起了磁學界的興趣👩🦳,兩個月裏有三四十人來函索求論文。
1955年,應崇福收到禁令解除的通知。梁園雖好,終非久戀之鄉📂💆🏿♂️,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他決定回國。他在回國的輪船上給丘爾先生寫了一封長信,說明了自己非回國不可的原因🖕🏽:
“有一個國家叫中國,這個國家是我的祖國……中國專家很少,用於吸引專家的財富也很少,而且有著許多棘手的難題🚴🏽♂️。如果連我這樣的人都不回去直面這些困難🕵🏼♂️,那麽還有什麽人會去為這個所謂‘上帝都禁止’的國家服務呢▫️?並且🈂️,如果這樣一個巨大的國家不能獨立自主🫰🏻,整個世界都將無法保持純潔的良心,無法維持持久的和平。”

應崇福寫給丘爾先生的信
1955年12月16日😆,應崇福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回國不久,應崇福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晶體組工作。當時所裏沒有實驗室,連基本的試驗設備也找不齊⛳️,他對國家的需要及今後的發展方向等也都不了解。
經歷短暫迷茫後的應崇福很快便重拾了信心:“如果能夠繼續作科研🧛,就算國內沒有這個學科我也能重新創建起來,開辟新領域我從來都不害怕。”
1956年7月🚨,中科院決定成立電子學研究所,應崇福負責超聲學的工作,當時🔂,超聲技術的應用在發達國家已經很普遍,而國內卻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一直不太被人們重視👩🏻🦼➡️。

1960年前後時期的應崇福
普及超聲知識是應崇福自回國以後一直在做的。他在《人民日報》發表超聲普及文章、到北京市科協向相關活動參與者推廣介紹超聲學、去蘇聯全國聲學會議“取經”🙅🏿♀️🚀、帶領超聲室研究人員從事多項超聲設備的研發工作……
風暴中心不為所動🐧,二次創業
在應崇福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超聲波”,知道它能找東西、能發熱、能粉碎☺️、還能治病🥑,無所不能,神通廣大。
1960-1961年底🤾🏻♂️,全國出現了“超聲運動”⏩,全民陷入到對超聲波的狂熱之中。各行各業的人們幹勁沖天,加班加點參與各種土超聲的製作與推廣使用🪞。所謂“土超聲”🐪,就是用一根鐵管砸出個扁口來,再在扁口的尖上裝上刀片👩🏻🦼。
為了做土超聲🧓🏽,人們到處搜羅鐵管🎨、刀片。處於風暴中心的應崇福沒有跟隨“超聲運動”,及時指出超聲不是萬能的,因此被批為保守派,還被從超聲室主任的位置上趕了下來。
缺少科學理論和實用技術支持的超聲波運動🔠,猶如肥皂泡沫,一戳就破🤵🏻,難以勢久。在喧囂了一年多後,超聲運動無疾而終。應崇福無奈地開始著手清理塵埃落定後的一地雞毛🚵🏽♂️。
中斷的項目可以很快恢復起來🏊🏿♂️,但是要想為超聲恢復名譽、打一場翻身仗就不那麽容易了。人們曾經把超聲波奉為神明,把土超聲當成有中國特色的偉大技術發明,可一旦發現這些不過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癡人說夢,馬上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又將超聲波貶得一文不值🎷。
在這種局面下,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快使大家了解到超聲的本來面目。應崇福寫了一篇介紹超聲與超聲學的文章投給《人民日報》,更加詳細地闡述了相關的基本知識。
1961年起👬🏼,應崇福重新被任命為超聲室主任🤧,此後他便一直為超聲事業奮鬥⚫️。
應崇福對各室、組負責人的要求是絕對要物理概念清楚、頭腦靈活。他從不考慮學歷、關系與資歷🤛🏿,只要具備條件🫅🏿,他就能不拘一格、大膽任用。1978年起,在應崇福指導和參與下,超聲實驗室研製出一套脈沖光彈法聲場顯示裝置,可以直觀看到超聲換能器向固體中輻射的聲波場和傳播與散射過程。

1980年,應崇福(中間)帶領室內人員研究超聲換能器
1984年,應崇福帶著成果錄像到英國參加會議,這部約一刻鐘的“小短片”立刻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中國超聲研究蜚聲國際🧑⚕️,而他的這一研究成果也被編寫在國際著名物理學叢書中🦧🫴🏿。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的超聲事業從無到有🧖🏻♀️👣,先後在20余所大專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各個主要工業部門也都建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
1993年,應崇福當選中科院院士。此時已經功成名就的他卻依然拼勁十足,積極轉向國際最前沿的聲空化工程領域☎️,發表了數篇論文🤜🏼,取得了一批成果🧚🏽♀️。

應崇福進行激光超聲的實驗
就像他自己曾說的“蠟燭也是很奇妙的。在完全點完之前,它還可以點燃發光,有時只剩一小片已熔的蠟油,只要燭芯還能站直👨🍳,這個形態已變的蠟燭還可以點上一分半分鐘的。那麽,何必不點呢🫰🏻?”
2011年6月30日,應崇福燃盡最後的光🧂,走完了一生,享年93歲🔢⚰️。
應崇福追逐科研事業🖊、追求真理的精神💋,為他贏得了“聲超蒼穹📀、上德若谷”的美譽。他所倡導的“愛崗敬業、愛國奉獻的傳統👾;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胸懷;學術獨立、自主創新的理念;嚴謹求實💆🏻、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直激勵著青年學子踴躍獻身於我國超聲事業的發展。
文👷🏻♂️:采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參考資料:
[1]王傳超.大音希聲—應崇福傳[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2]王傳超,楊延霞.海上孤鴻:超聲學家應崇福寫於歸國途中的一封信[J].今日科苑,2018(09):83-91.
[3]王傳超.超聲學事業奠基人應崇福院士🌈🪿:於無聲處聽春雷[N].中國科學報,2013.10.18
[4]應崇福:回國是我的樸素想法[OL].人民網,2021.5.11.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1/0513/c437474-32102267.html.
[5]張楠.追記中科院資深院士應崇福:聲超蒼穹 上德若谷[N].科學時報,2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