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景超,約拍攝於1943—1944年間
吳景超先生是著名社會學家,也是中國社會學的先驅。前些年,網絡上一波又一波的“民國熱”🧒🏼,把不少近代知識分子推成了“網紅”🏅,吳景超的大眾關註度卻始終不溫不火💁🏻,一直沒有沖上“熱搜”,也沒有成為“爆款”🦚🧑🏿🔧。有意思的是,這似乎也符合他“執兩用中”的處世和治學態度。近日閱讀呂文浩👩🏽⚕️、嚴飛、周忱主編的《把中國問題放在心中🤸🏼♂️:吳景超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學苑出版社,2023年),讓我加深了對這位社會學家的了解。

《把中國問題放在心中——吳景超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文集》
呂文浩 嚴飛 周忱 主編
學苑出版社 出版
這本文集既有今人研究和紀念吳景超的文章,也有前人記述和評論吳景超的文章,還有吳景超本人的自述性文章。編者如此安排十分巧妙👩✈️,給我們展示了“吳景超”的多個面相,使讀者得以盡可能清晰地讀到一個盡可能完整的“吳景超”。讀罷全書,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吳景超“執兩用中”的思維方式🐝。
《中間派的社會學教授🤽🏿:吳景超》中寫道:“他解釋一種社會學理,或者對付一個社會問題🦡,絕對不走極端🧎➡️,總是溫柔的折中的談幾句‘四面玲瓏’的話,如果你在課堂上聽見他說某兩派對於一個問題,發生沖突的時候,你簡直可以不必往下聽♎️🔴,一定會知道他的主張是站在‘中間’的🦶🏿👱🏼。”1934年的吳景超已經受過現代學術的嚴格訓練🙋🏽,成為一名成熟的社會學家了🫶🏻。如果把歷史日歷翻回到1923年,此時的吳景超即將離開清華,赴美深造,臨別之際🧑🏻⚕️,他給學弟學妹們寫了一篇“贈言”,字裏行間已經流露出“執兩用中”的思想👴🏽。
他告誡同學們要註意中文,原因是他們肩負著介紹西方文化於中國🧑🏿💻、介紹東方文化於西方的責任🚶🏻➡️。而且,留學生更要把中文掌握好🕺🏽,“我們既然能用英文發表思想💁♂️,我們就應該把祖國的光輝,傳播到國外去。現在的留學生,一大半不能做這種工作,不是英文不行,實在是中文太差🧑🏿🎤🏖。他們中國書看得太少,中國事懂得不多🏌️♀️,怎能負介紹東方文化的責任呢👨🏼🎨?”那麽🧑🏽✈️,如何學好中文呢🐤?吳景超沒有提出熟誦典籍的建議,而是說,“我們懂英文的,更可由英文中悟到中文的文理及句法章法🐢。”讀到這裏,你會感到,剛剛二十出頭的吳景超對待東西方文化已經有了理性的態度,既沒有拜倒在西方文化腳下,也沒有沉溺在中國故紙之中🧑🏻💻,而是執其二者、為我所用。我以為,這恰是文化自覺和自信的表現🕺🏻。
在同一篇“贈言”裏,吳景超還有不少“執兩用中”的妙語金句。比如,“我們讀書固然不要忘記運動🫓,但運動也不要忘記讀書”;再如,“我們應該擇性之所近,擔任一兩種課外作業;作自了漢是不對的”“一方面我極提倡每人出來擔任一兩種課外作業👨🏽🔧🙌🏼,一方面我又極反對那些辦事太多到處插足的人”,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的“課外作業”和今天通行的意思略有不同🫃🏼,指的是校園裏的社團活動,吳景超的這些觀點平實而深刻💇🏻♂️。運動和學習、課外和課堂,即便今天👸🏻,依然是引發“卷”入“雞娃”大潮的家長們內心焦慮的話題。聽聽100年前的清華“學霸”吳景超的“贈言”吧,或許能得到一些緩解精神內耗的啟發✌🏿。
吳景超的“執兩用中”思想同樣反映在他對世界的觀察🧑🏿🔧、對國家前途的設計之中。本書收錄了多篇學界對吳景超的研究,勾勒出吳氏學問事功之概貌。呂文浩的《吳景超、潘光旦關於“民族自信力”先天根據的論爭》對發生在1935年的這場論爭作了回顧和述評🦤。這場論爭孰是孰非👸🏼,我們今天應站潘還是站吳👩🏼🦱,盡可爬梳史料,還諸語境🕳,繼續探究🚶🏻,可以清晰看到的是,吳景超在論證中華民族並不弱於白人時💂🏽♀️,是從文化表現和生物依據兩方面入手的,人文和科學💆🏿♀️,他都照顧到了,沒有偏於一端。劉集林的《批判與建設👨🏿💻:陳序經與吳景超文化社會思想之比較》把我們回置到中西文化論爭的歷史現場,復盤陳吳之爭,不但能看到吳景超的折中立場🙆🏽♀️,還可發現他尤為註重分析西方文化本身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對文化吸收借鑒的內容和方式作出精微的闡釋。這些正是“執兩用中”在認識論上的體現。閻書欽的《吳景超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學研究趨向》提出👨🏿🎤,吳景超在社會文化環境決定論與遺傳決定論之間采取的是折中態度🤹♂️,但更強調社會文化環境對人口品質的影響🤚🏻🧕🏽。鐘祥財的《1949年以前吳景超的經濟思想及其方法論特點》認為🫱,吳景超希望把社會主義的平等理想和市場經濟的自由活力在一種製度中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凡此種種⬛️👩🏻🔬,無不說明“執兩用中”是融入吳景超閱世為人治學治事的“底層邏輯”。
需要指出的是,“執兩用中”不是庸俗的辯證法,更不是和稀泥。作為一名社會學家🫡,吳景超在《社會學觀點的應用》中明確反對把建立在社會事實科學分析上的觀點綜合等同於“折中”“調和”🏃。再結合《打破成見與運用方法》中寫到的“各種研究學問的方法都是任人活用的東西🩸,決不能拘泥於一種;尤其是研究社會科學📏,因為社會的問題是多方面的,錯綜復雜👩🏿⚕️🧏♀️,各方面都有聯系的關系,所以我們必須先看問題的性質🐶,而後用以不同的方法👩🚒💟;假使你只拿一個方法去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結果,你只有碰壁而回👩🏻。是的,我們當如醫生一般,看什麽病,下什麽藥🧑🎤,明白地說,就是看怎樣的問題來🧙🏼👩🏽⚕️,用怎樣的方法去解決它”,我們便可以發現,“執兩用中”本質上是直面現實的勇氣和尊重事實的理性,而勇氣和理性,正是一個真正的學者最需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再細讀本書中關於吳景超在20世紀40年代、50年代思想轉變的研究,還會發現他的轉變固然與時局🥷🏻👳、政局變化密不可分,但他思想深處“執兩用中”的理念,也為他在時代變化中積極順變應變提供了潤滑和緩沖。而吳景超一生際遇之根由,似也隱然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紹
胡一峰
中國文聯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著有《新時代文藝評論話語建設論稿》《變遷》《真話與道理》《鏡像與世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