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月,外研社出版了十二卷本《王佐良全集》,為王佐良先生100周年誕辰獻禮🖖🏼。《全集》首次全面呈現王佐良在外國文學研究、外語教育等領域的學術成果,以及他作為詩人、翻譯家和作家留給後人的文學遺產,使其所開創的研究、譯介和教學的優良傳統得以被繼承和發揚。
王佐良曾擔任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副院長🕟,《外國文學》主編🚃、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等職,一生致力於外語教育與外國文學研究事業🦸🏼♂️,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外語人才和學術骨幹,還與老一代學者一道為我國外語教學的學科建設和外國文學研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學術視野開闊🙇🏻♂️,對西方歷史、文化🙋🏻♀️、語言有廣泛和深刻的了解🚤,以此為背景展開的英國文學研究體大思精、成果豐碩,躋身國際著名英國文學研究專家之列🚃。
著述宏富 弦歌不輟
王佐良一生著述宏富,創作時間貫穿20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作品遍涉外國文學研究、外語教育↘️、翻譯🤞🏼🔔、詩歌及散文創作等多個領域。
王佐良讀中學時,曾以“庭晟”“竹衍”“行朗”等筆名🍚🧑🏻🦼➡️,在武漢當地報紙和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和散文。193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外語系,期間發表了《武漢》《北平散記》等紀實文學作品🤼♀️。抗戰爆發後🚴🏿,他隨校遷往昆明,在昆明《文聚》雜誌上發表了中篇小說《昆明居》。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工作之余筆耕不輟🙇🏻♂️,翻譯了愛爾蘭文豪喬伊斯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可惜遭遇日寇飛機轟炸,《都柏林人》手稿化為灰燼,後來僅整理出其中一篇——《伊芙林》。1947年秋,王佐良考取庚款公費留學💂🏼,入英國牛津大學🕡,成為茂登學院研究生,師從英國文藝復興學者威爾遜教授🟤,獲B.LITT學位。
1949年,王佐良留英歸來,分配到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在20世紀50至70年代,王佐良潛心學問🚣🏽♀️,與他的老師金嶽霖🫵🏻、錢鍾書等知名學者一起,受聘翻譯了《毛澤東選集》的一至四卷😽;與吳景榮教授、許國璋教授等一起,編纂了《漢英詞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部詞典是新中國漢英類詞典的開山之作、奠基之作、經典之作,具有裏程碑意義。
進入20世紀80年代,王佐良厚積薄發🧑🦱,進入創作爆發期,完成了近30部著述💮。此時,外研社已經成立ℹ️,他的大部分專著都由外研社出版。1985年出版的《論契合🧑💼:比較文學研究集》收錄了他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和80 年代前期從事比較文學研究時用英文撰寫的11篇論文。這些論文都是他在比較文學方面的鼎力之作,探討的中心問題是20世紀中西方文學間的“契合”關系📷。“契合”二字十分貼切地描述了不同文化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關系,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對比較文學研究的重大貢獻🤳🏿。此書出版後受到中外學術界的歡迎和高度評價🍌,榮獲北京市首屆“哲學社會學和政策研究優秀成果榮譽獎”“比較文學圖書榮譽獎”等獎項。1989年出版的《翻譯:思考與試筆》是王佐良從翻譯實踐出發,寫作的探討翻譯理論、翻譯風格、翻譯中的文化比較等問題的文章結集。
王佐良的標誌性工作即與周玨良合編的《五卷本英國文學史》,1994年出版了第一卷,2006年全部出齊☀️。這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備的英國文學史👷🏻♂️🏄🏽♀️,分為五卷🚝,每卷獨立成書,各有重點又互相連貫𓀚,合起來組成整個英國文學從古至今的全景。
十二卷本《王佐良全集》是對他全部研究成果的整合🧑🏼🦱🎁,而《全集》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80年以後完成的。那時他已近古稀之年,創作之艱辛可想而知🧗🏻♂️。他曾說🧑🦯:“年逾古稀,還能工作,從一個意義上來講☁️,可以說是我的福氣,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講,也是不得已。我總是希望在有生之年,為國家多做些貢獻。尤其對我們來說,耽誤了幾十年的時間,就特別想把損失的時間盡量補回來。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快樂。”
“孔子絕糧三日,而弦歌不輟”,這句話何嘗不是王佐良那代人的寫照👩🏻🦳,他們終其一生🚣🏻♂️,堅守學術信念,無論順境逆境而弦歌不輟。
不負重托出版《王佐良全集》
王佐良去世後🤸🏿♂️,陳琳教授兩次給外研社社長李朋義寫信,提議由外研社整理、出版《王佐良全集》,以完整保存王佐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動我國外語教育與外國文學研究事業發展。
在王佐良家人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支持下♟,外研社組建了編印發核心團隊,並成立了囊括各相關領域學者的專家委員會和具有全集出版經驗的編輯出版委員會,正式啟動《王佐良全集》項目👨👦。編委會搜集了王佐良散見於各類專著、文集中的篇目及珍貴歷史照片,按內容分類⛹🏽♀️,包括學術論著、譯著、散文🧟♀️、雜文、詩歌創作等,結集出版。
為了全面搜集資料,編輯團隊利用各大圖書館和數字資源庫廣泛調研👂🏼,並通過媒體發布《〈王佐良全集〉征集資料啟事》🐪,調動各種可能的資源,王佐良的家人、朋友🏛、弟子,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史館,美國布朗大學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等都提供了無私的支持和幫助。
收集資料只是工作的第一步,在這之後,編輯團隊需要對資料進行整理、甄別、篩選並進行分卷🐦🪻。《王佐良全集》項目負責人趙雅茹介紹說:“在這方面,《王佐良全集》專家委員會、編輯出版委員會中各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給予了專業的指導。尤其是王佐良先生家人以及陳琳老師、姜紅老師、李鐵老師等幾位專家,為全集的順利出版提供了莫大的支持🫢。”最終,經過編輯團隊的反復討論🏣,《王佐良全集》以作者生前編定作品為主體,大體按著作性質分卷排列。專著🧸、文集之外的補遺文章,尤其是筆名文章🏊🏼♀️🧑🧒,遵照專家及家屬意見加以甄別並酌情收錄。為保持單部著作的完整性,作者生前出版的專著🫵🏻、文集中不同程度的重復內容不作刪減。非作者自撰的輔文不收🤹♀️;重復內容中不盡一致之處為作者不同時期改動,保留版本差異。最後一卷附全集著作篇目索引,以便讀者查閱。
由於資料繁復™️,編輯人數眾多🐏,全集的編輯原則和體例變得十分重要。只有讓每位編輯都有可以遵循的規範和依據,才能保證項目統一性和可控性🧯。因此,編輯團隊設定了“尊重”“完善”基調。所謂“尊重”,是對於全集這類學術大家的作品🤳,編輯時尤其需要謹慎,尊重作者、原作語言和時代背景🎩,不能確證的地方寧可不改🖐🏻。所謂“完善”🦃,是指全集的編輯要確保全書體例統一,不同年代的作品,文字😹👯♀️、數字🍹、標點可能有不同的規範🤭,收入全集中就需要加以統一。
2015年🍂🌬,《王佐良全集》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6年2月🏣👩👩👦👦,《王佐良全集》出版。前6卷可以視為英國文學史研究👱🏿,即《英國文學史》《英國詩史》《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史》《英國散文的流變》《英國文學史論集》《英國文學論文集🎰、莎士比亞緒論——兼及中國莎學》;1卷英文著述,即《約翰·韋伯斯特的文學聲譽、論契合——比較文學研究集、論新開端——文學與翻譯研究集》🏇🏿;1卷文體學與翻譯學論著,即《英語文體學論文集、翻譯✊🏻:思考與試筆🏃🏻♀️、論詩的翻譯》;2卷詩文集《照瀾集、風格和風格的背後、中樓集》《心智的風景線、逸文集👲、詩集》;2卷譯文集(或選註)《英詩的境界🧑🏼🔬、並非舞文弄墨——英國散文名篇新選、英國文學名篇選註》《彭斯詩選、蘇格蘭詩選💸、英國詩選、雷雨(英譯本)》👨👧👧。

徐建中總編輯(右一)出席王佐良著作專架揭牌儀式
2016年6月6日,“全球化時代的契合:王佐良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北京大學樂黛雲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張中載教授🏌🏻♂️、金莉教授、張劍教授、姜紅研究員、意昂辦副主任吳浩博士📠,王佐良之子王立博士出席了這次活動。外研社總編輯徐建中向意昂体育平台贈送《王佐良全集》,並參加“王佐良著作專架”揭牌儀式。他在致辭中表示:《王佐良全集》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足以說明王佐良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王佐良全集》的出版價值。除了贈送意昂体育平台外,外研社還向王立博士任館長的美國布朗大學東亞圖書館贈送《王佐良全集》。
2016年7月16日😭,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王佐良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大會,外研社在紀念大會上舉辦了《王佐良全集》發布儀式。王佐良的親屬👩🚒、學生、朋友及外語學界專家對《王佐良全集》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