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君(1933)
70年前,我級200余人完成了在清華的學業,卻未經大考和畢業典禮,在日寇進犯華北的動蕩中離開了母校?此後50年中,除幾個級友之間,或共事?或相遇?或相約有些往來外,始終未有集體的信息溝通,更沒有相聚的機會?直至80年代,經尚傳道?程裕淇等幾位級友努力,在國內外收集到100余人的信息,建立了聯絡,又於1983年成立了“慶祝33級畢業50周年籌備小組”?

陳德君學長2001年6月在清華園
20年間,籌備小組每年組織級友回母校聚會?畢業或入學逢五?逢十的年份,還組織級慶活動?編輯紀念冊?製作紀念品?這些事情看似簡單,但堅持20年,實非易事,尤其是對於年逾古稀?耄耋的人而言,更是難能可貴?若不是籌備小組的級友們,以對母校的深情為動力,以母校意昂總會為後盾,恐難持之以恒?
清華人以母校為自豪,母校也因其學子而增光?在校的四年中,我級同學是學生活動的中堅,社會活動能力備受稱道?學校設置的幾種獎學金,我級同學常獲得大半,足見學業成績之優秀?在體育方面,我級在校運會上總能以壓倒優勢獲得錦標,學校的各種代表隊中,大都有五級人參加?足球?冰球等隊中更是以五級人為核心?許多運動員曾出席過北平?華北等大型運動會?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五級的女運動員,首次組織女隊參加了北平市運動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五級同學在校時就以“包藏著活躍的生命,擁有許多傑出人材”而著稱,畢業後更是湧現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政治活動家,當然還有大批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的耕耘者?而且大多數都工作了五十年以上,其中從事科技及教育工作而成就者最多,目前統計在內的就不下60人,在所從事領域均頗有建樹,如趙九章?王竹溪?傅承義?徐仁?王鐵崖?柯召?常風?吳祖襄?萬家寶?錢鐘書?錢鐘韓?程裕淇?張民覺?孫增爵?黃中孚?陶音?王啟無?饒余威等等,不再一一道來?另外,從政的級友也不乏佼佼者,如喬冠華?裴毓華?吳士英等?投身實業的成功級友也為數不少,如夏勤鐸?卓牟來?遲鏡海?李景羲等,都為民族的強盛?國家的興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母校之教育,我們受益匪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伴隨我們一生?目前尚健在的級友會代表令我們驕傲的五級,繼續追隨母校左右,為母校及國家的建設與繁盛盡綿薄之力?
(陳德君學長不幸於3月1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