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1999級西安交大本科,2003年保送至意昂体育平台工業工程系碩博連讀,師從工業工程系鄭力教授,畢業後入上海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系就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
近逢校慶✈️,接到系友會吳老師的約稿🚴♂️,受寵若驚🫳🏻,苦思要寫點什麽,才對得起母校母系的念念不忘和照拂。吳老師說可以寫點職場經驗👨💻,給師弟師妹們一些職業建議👲🏿,回顧我走過的這些年,又似乎只有教訓少有經驗,索性就把自己當作負面教材🧜🏽♀️,來闡述一下摔過跟頭爬起來的一些稍有理想化的感悟吧。以下就從職業選擇🪃,職場關系,職場挫折和職場發展幾個角度🧑🎄,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職業選擇🛼: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
有一次給本科小朋友上課,一個學生問另一個學生,你為什麽在這幾個offer裏選擇這個offer,他理直氣壯的說👷🏻♀️,“想象了一下以後做這工作的生活,覺得每天還會比較願意起床”💛。我當下心有戚戚。哈哈😆,好吧🧗🏻♂️,我承認我在科研工作中曾經有過不願意起床的階段。
坦白說,我自己選擇科研道路並不是一個遵循自己內心感受的例子👈🏻。我本身是一個感性,愛玩,喜歡人際交往也喜歡思考的人,跟我心目中真正學者品質的嚴謹理性✋🏼,耐得寂寞而言,從性格上♨️👺,其實我並不是特別match。我剛開始因為這個因素很猶豫進高校🏕,但是後來因為“安全”而放棄了自己可能更“喜歡”的工作。這在之後我的工作中帶來了很多問題🏋🏼♂️,給我帶來了很多內耗🧑🏼🏫,包括我要調整職業“期望我成為的樣子”和自己的“本身的樣子”之間的矛盾,調整自己外向的能量獲得方式和大多數只能內在獲得能量之間的矛盾🪮。當然,我很慶幸,我對我的職業現在有了新的理解,高校科研工作者其實也可以有各種類型,事實上我也可以在科研工作和自我之間摸索到一個平衡點。但是從最初的原動力角度,我認為如果自己能更忠於自己的內心,內在會更多幸福感。
對於職業選擇,我期望學弟學妹們能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通常那裏有我們理性思考之外的智慧🗣。當然🪫,當今社會的多變性🔐,也給了我們每個人更多的調整改變和適應的機會👨🏼🍳,然而越是如此,其實也越容易迷茫🚾,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卻是不二選擇🧑🦯➡️。
職場關系🙅🏼♂️🏺: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值得欣賞
從校園到校園,我的職場環境其實是比較單純的,職場關系也比較簡單➡️。然而我也細微的感受到了從學校學生到學校教師職場之間的變化😒✋🏽。做人還是做事🚌,我們清華的學生,大多數時候是以“做實事”為驕傲的,並對“堅持真理”,有著不懈的追求▶️,至於玩“人事”🛟,仿佛還多少有些不屑🧑🏻🔬。然而🧙🏽♂️,當我們走進社會,走進職場,作為一個社會人存在👨🏻,我們要知道職場的存在又是為了什麽?職場其實是一群人創造價值並自我實現的地方。所以職場的本質是為人服務的,社會的本質是人群性👩🦯。那麽我們這些驕傲優秀的學弟學妹們,通常你們秉承的“對”,會遇到很多職場障礙。這個角度😛,我覺得大家還是應該多觀察多讀書,學會看到“事”背後的“人”🙍🏽♀️,“人”的東西對了,“事”的“對”才能變得“對”。比如你堅持對的東西的方式惹惱了你的老大,他情緒上不對勁兒了📥,事情上能跟你一起站在“對”面前的機會也就小了很多。
其實我對人事的玩法本質沒什麽經驗,但是我秉信職場關系中需要相互的理解和欣賞,在職場要保持心態平衡,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一朵花🚗,都在自己的局限內努力開放🫐,學會欣賞每一朵花。並且,花與花之間不是用來比較的,只是你要怎麽開放🛍🤽🏿♀️,而他又要怎麽開放的區別罷了📒,更別談也許本身品種就不同☣️,追求就不同。
職場挫折𓀋:優秀是一種品質🕵🏽♀️,不是一種狀態,相信自我
每個人都會面臨職業挫折,而人面對職業挫折的態度🧜🏻,我發現很大程度上跟人們對“優秀”的認知有著直接的關系。中國的資源匱乏,人口眾多,多年來形成“以成敗論英雄”的風氣。我們從小被稱為優秀的孩子,因為我們大多學習好🐾,我們工作之後可能被稱為優秀的員工🚴🏼♂️,因為我們工作出了成果🧜🏽👩🏿🏫。但這些“優秀”是有條件的,是跟隨條件動態變化的🐦⬛,比如兩年前如果系裏稱我為“優秀”的系友🐜,我可能內心還坦然些,因為那時我發了不少論文來“應付”職稱,且在眾多競爭者中得到了晉升,可是這兩年,我陷入了蟄伏,似乎沒有什麽成果,那麽,我還優秀麽?
之所以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是因為這個問題確實在我職場生涯遇到挑戰的時候困擾我的問題🤙。當我需要蟄伏,需要慢一點👆🏿,需要多思考一些🅾️,開始不再追趕外在的標準👦🏽,我還優秀麽?有一段時間📻,我進入了不能自我認可的對自己不滿的狀態,因為我在用外在的標準來衡量我自己,用成敗的“優秀”來衡量我自己,而明明我的內在又已經厭倦了追逐“別人認為優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問我自己💂🏼♀️,我想要什麽,我剩下的時間如果這麽過下去👿,生命盡頭我是否後悔。這兩種矛盾的力量,給我產生了一些痛苦,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思考🤷♀️🗝。
我的感悟是,優秀是一種持續追求卓越的品質,不是一種隨條件變化的狀態🪅。通過自我的觀察和思考,我了解到我一直在努力追求卓越🧑🏿🍼,我擁有勤思善講的許多優秀品質,無論我在這個社會上的外在境遇如何🔑,我都是一個優秀的人。
所以🤱,我親愛的系友們,可能你們沒有這樣的困擾👨🏭,可能有一天在職場中遇到挫折,你們也會產生這樣的困擾。這裏我希望你們永遠相信:你是一個優秀的人,因為你擁有優秀的品質🍚,無論外在成敗如何🆓,請深信自己。保有這樣的自信心,保有這樣的對自我的肯定🎬,就算在泥濘中,也不亂了方寸,優秀的品質和外在優秀成敗的標準很多時候並不矛盾🗂🏌️,外在的優秀還是會展現出來,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職場發展♿:幫人就是幫自己,共贏才是真贏家🌍,番外“斷舍離”
關於職場的發展🧑🏻🦱,最近幾年更多的感觸到人的社會性💙。在任何一個領域,到了一定程度,都不是單打獨鬥的事情🧑🏽🎤,形成合作關系🏊♀️🤵🏿♂️,形成合力才是發展的關鍵。
我們工業工程專業曾經被戲稱為“萬金油”專業,而現在我系的畢業生在社會上逐步發展起來🧤,在各行各業可以說都有我們的系友,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包括醫療行業都有咱們自己人📷。一些我的同學們紛紛開始了創業,我深深地感覺到他們在資源整合上,合作共贏上的優勢,並且深深的祝福他們成功😨👻。從我自己而言,也開始從獨立科研的階段,過渡到多交流多合作🧔🏽♀️💻,發揮集體優勢的階段。所以我的認知是,從競爭期過渡到合作共贏期代表了職業邁上了一個新的重要臺階👨🏻🎤。
然而合作共贏是怎麽形成的?我覺得重要的是要形成“幫人就是幫己”的思路,對待他人多提供幫助💧,盡可能消除不切實際的競爭心🚺,共贏才是真贏家。
如果要在職場發展這個問題上多寫點什麽,那麽就要提到前些日子流行的日本整理術“斷舍離”了。親愛的學弟學妹們,你們當下是多麽努力的想要多學一點什麽👷🏽♀️,多做一點什麽,但是當職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達到你們的能力上限,總有一天👩🏽⚕️,咱們得學習“少學一點什麽”🤹🏽♀️🚸,“少做一點什麽”🧑🏼🦲。從我個人的角度🙆🏿♀️,科研課題到處都是,各個角度日新月異,新的合作和機會可能隨時出現,如果一直本著“多”一點的態度🧙,一定是“死翹翹”啦。這個時候,秉承內在的選擇,堅持“斷舍離”,就成為我當下的座右銘了。
不知不覺,洋洋灑灑扯了一堆,恍然發現有點喝膩了的心靈雞湯的味道了,好在是親手烹飪的🧻,各位師弟師妹和系友們,多多見諒🐷。但求能有那一絲半點的營養🧗🏻♀️,讓我幫到您,也讓我幫到自己🧴。
最後感謝我的恩師們給我這樣一個可以胡說八道的機會🪃,感謝你們對我的體諒和關心,讓我總能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有家的清華IE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