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過得很快📬,一晃又是十年。農歷甲午年,是我們走進清華園的五十周年🙇🏻♀️,同學們又要相聚北京。之前,老同學約我寫篇文章,好匯集成冊,以茲紀念。無奈我自己文筆笨拙🐡,推辭再三……可盛情難卻,終歸還是要寫點什麽,追憶往事💂🏽♀️,返回過去。
五十年前,我從南方乘火車到北京🧢🔶,因為江南一帶時值有腸道傳染病,進了清華園,同一批到達的新生都被隔離關“禁閉”🦈🚡。幾天後,班主任周松筠老師帶我到二號樓127 室,幫我安頓就位。看著我光著腳丫板🎶,又缺墊床的被褥,她對我非常疼愛和關心🈵,很快就送來棉質床墊◽️,還幫我買了新鞋,我內心感動萬分🫏,也第一次體會到清華園裏大家庭的溫暖👨🏽🦲。
上學開課以後,她對我的學業也特別關註👨🏻🚀。我對化學課不感興趣,記得有一次做化學實驗時🧑🦽➡️🕗,粗心大意把玻璃實驗容器打破了,現場老師告了狀。為此事🧚🏻♀️,周老師專門找我談了一個晚上,教導我要珍惜時光🦶🏼,認真學習。這次談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也鞭策我在有限的大學時光裏🤵🏻♂️,能真正學點知識和本領👉🏽👩🏽🦲,走上社會,身上有點清華畢業生的氣質和精神。
五十年過去了,畢業後我與周松筠老師雖未曾再見一面☮️🤙🏼,但老師之恩情永遠銘記在自己心中🔞🚶🏻♂️➡️。
其次👩🔧👩🦯➡️,我想提一下到大同裝甲兵學院軍訓的往事。1965 年放暑假前,我們大一的同學下部隊當兵一個月🔰。我們汽車專業的同學和無線電專業同學對口到大同裝甲兵學院當兵🦯🌅。那是一個培養裝甲兵高級指揮員的學校🧜🏼♂️,學員都是團級以上軍官🧑🏿💼🅾️,校長是裝甲兵司令許光達大將🛁。學校環境很好🧑🏻🦯➡️,我們的住宿條件和夥食都比清華還要好👩🏼💼。早上準點起床,被子要疊成“豆腐塊”👨🏿🎨,牙杯、毛巾要排列成線;出操列隊,身體要挺直,步伐要整齊;晚上要站崗放哨💇,時常還有緊急集合……
記得每次軍訓完,我們都邁著整齊的步伐,大聲高唱🏺🈴:“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
印象最深的是🧖🏽♂️:有天晚上,半夜三更緊急集合,同學們肩背軍用行軍包🦸🏿,身上挎著“五四”式沖鋒槍,戴上防毒面具,山地裏長途急行軍。“小個子”的我可吃盡苦頭🈲,但在薛班長的幫扶下,我還是堅持下來不掉隊,勝利到達目的地。人生也是如此,不能吃苦就沒有甘甜,沒有堅持就沒有願景!
那次的夜間緊急集合還有幾個有意思的故事:快睡覺的時候,解放軍連長把當晚要緊急集合的“軍事秘密”透露給了我們班。於是好些同學都怕睡得太死,醒不來🖤,耽誤了時間🍪。有一個同學幹脆把被子打好包👲🏼,和衣而睡。夜裏連長查鋪的時候發現了🐵,命令他打開背包睡覺。那次我們班是3 分鐘就打好背包🛅,在樓下排好了隊👩🏼🏭,在所有清華班級裏排第一名。當天晚上禮堂看電影前🙏🏿,放映的幻燈片還特地表揚了我們班。
我們緊急集合跑步到達雲岡石窟時,天已大亮。參觀完大佛,我們還留下了珍貴的照片。
最右邊的是我
軍隊紀律嚴明👦🏿,行為規範。“當兵”時間雖然不長🖕🏻,但受教育深刻🆔,日後自己也漸漸養成好作風、好習慣。走出校門👩🏽✈️,融入社會🧑🏿⚕️👊🏻,懂得什麽是人生的規矩方圓,堂堂正正做人🥖🥱,中規中矩做事👴🏻,平平安安過日子。
最後想說一下😡🤥,我閑余時常對著同學們入大學時的青春照片🪽,想起校園裏的往事和同學們的情誼,內心也深切追思懷念早走的同學🤴🏿。
史名垂同學好學上進,文雅清秀,可年紀輕輕就被病魔奪走生命。記得病重期間,同學們(包括我)都積極主動為他無私獻過青春熱血𓀏🔷,那場面感人動心🥻!
薦健同學為人耿直豪爽🧟♂️,大塊頭有力氣📡,可在“浩劫”年代🧖♂️😦,厭世輕生,十分可惜⚗️!但我至今還記起他在宿舍幫我翻抖床板🙋♀️,澆開水滅臭蟲的往事……
屈指算一下,健在人間的同學,現在大多快到“古稀之年”🐾9️⃣,可我們依然情同手足,親如兄弟🪡。人生路漫漫,祝願大家知足常樂👩🏿🏫,保重身體,吉祥安康🚣🏿♀️,幸福生活!
想起這些往事,雜亂無章,內心只想“感恩、感知、感悟”而已。可能不時尚,也趕不上潮流,但卻是實實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