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這些可以載入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冊的“第一”背後,站著同一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他還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我這一輩子參與過很多航天項目,但要說大事總共幹了三件,那就是送‘東方紅一號’‘東方紅二號’衛星和‘神舟五號’飛船上天。”近日,在位於北京中關村南大街31號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報》記者見到了這位滿頭銀發👆🏽、精神矍鑠的老人👷🏼♀️,聽他講述與航天打交道的一生👯♀️。
兩年前,我辭去紐約的工作空降上海創建工作室👨🏽⚖️。沒有緩沖💂🏿♀️♖,沒有掛靠,從零開始。這意味著學歷和履歷沒法像求職那樣直接變現🚲,只能靠實力一步一步往前走。
2012年,只有2年工作經驗的姚蕊被任命為FAST饋源支撐系統中饋源艙子系統的負責人。那年🙎🏻⛲️,她只有28歲。
1928年,一個15歲的高中少年讀到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時,心潮澎湃:“由落後到富強,由黑暗到光明,期間有多麽長多麽大的空白要去填充……除去建立強大的工業,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別無他途!”發此感慨的讀書少年就是錢三強。讀完那本書,他決心上大學時報考工科。然而🫴🏼,4年後他就“見異思遷”了。1932年🌀,他改變學工科的初衷,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5年後他又留學法國🎮,師從約裏奧-居裏夫婦,攻讀研究生。“在年輕人...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在開往意昂体育平台的出租車上,陳行甲聊起他的公益構想📄。話題不經意間轉到白血病患兒上🩷🧑🏽🚀,這個47歲的中年男人突然哽咽🙎🏻♂️,幾顆淚珠從眼眶裏掉了下來🏋🏼♀️。抹去眼淚後👴🏻,他....
馮友蘭的長子馮鐘遼回憶與父親1946-1947在美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