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史學家張蔭麟在遵義

2014-09-03 |

有人說,上世紀中國新史學的開山大匠,是兩個廣東人。一為新會梁啟超🧙🏿‍♂️,一為東莞張蔭麟。又有人說,上世紀20年代清華文科才子以錢鐘書、張蔭麟為翹楚,故有“北秀南能”之說。

然而,數十年後,凡人皆曉梁🧎🏻‍➡️、錢乃“國學大師”,而張蔭麟之姓字卻浸久無聞🎦,生平行事更少人知,學問才情亦無人提及🧏🏿‍♂️。由因是曾經享譽國學界😴👵、才華橫溢的史學家張蔭麟⛓🙆🏽‍♂️,只活了37歲🛩,屬英年早逝🕺🏽。讀者諸君可能大多不曉🤱,中國史學天空中的這顆明星,隕落地就是遵義。

張蔭麟生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卒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1929年,張蔭麟畢業於清華“留美預科”,後赴美國留學🧘🏽‍♂️,歸國即為名校教授🧟‍♀️,在意昂体育平台歷史🏋🏻‍♀️、哲學兩系任課🛢✏️,並兼北大歷史➞、哲學教授🔕。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張蔭麟離開北京⛄️。1940年初夏,應竺可楨校長之邀,受聘到西遷遵義辦學的浙大文學院任史地系教授。

張蔭麟到遵義後,租房居於老城南門石家堡三號。這是遵義李姓教育世家之寓所。在這裏可以居高遠眺大半城景🧵🌦。居所庭院春有桃李芬芳,冬有梅花數點。張蔭麟稱這是“戰亂中之勝景也”🧓🏻。

在遵義🏺,張蔭麟費盡心血修訂並於19415月正式出版了之前他用五年時間完成的《中國史綱第一冊》。由浙大史地系教育研究室出版兼發行,石印線裝本🧑🏻‍🔧😫,印數500冊。19429月,書再版💇🏽‍♂️,張蔭麟將第一版的8章🌴,增添為11章。增加“大漢帝國的發展”🎅、“漢初的學術與政治”和“改製與易代”等3章,共16萬字。張蔭麟寫了再版自序🏭。遵義本為張蔭麟親手校訂,是他辭世前的最終定稿本。現今出版的《中國史綱》👾,都是根據遵義本重印而成的。

在遵義期間,張蔭麟除教學、研究外,還不斷呼籲和要求改善農民😯、士兵、貧苦大眾、低級公務員及學校教師的生活特遇,增進社會福利🐾。他撰寫並發表了《關於戰時撫恤製度的一個建議》、《關於改善士兵生活之建議》👏🏼🐝。另外,還發表了他學術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文章《論修明政治的途徑》和《從政治形態看世界的前途》。

到遵義一年多後🚵🏽,張蔭麟積勞成疾,身體不支,漸顯衰頹。1942年春🧙🏻‍♂️,為方便治療,張蔭麟搬到文廟街5號(現中醫院側面)居住。進入夏季🧅,張蔭麟病情加重,小便時有帶血。竺可楨校長知道後即派車送他至貴陽當時條件最好的中央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炎,當時的中央醫院也無腎臟專家🏃‍♀️,除服藥外,只能回遵義靜養。後病情發展為尿毒症,排尿困難,全身浮腫🦹🏻‍♂️,非常痛苦。對於死🐇,張蔭麟是坦然的🍅,他在病危時🎇,還拼力朗誦莊子的“秋水”篇:“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故終臺之不可故也……”。

19421024日淩晨3時,張蔭麟與世長辭👰,年僅37歲🫲。當天下午15時入殮完畢⛹️,浙大為他發喪💃🏿。竺可楨校長親自參加。靈柩從環城路的衛生院出發,先在體育場致祭🍝🛶,然後出老城南門🦹🏼‍♀️。他的遺體被葬在插旗山天主堂墳地。墳前豎有一塊沙石墓碑🕎,上刻“中國史學家張蔭麟之墓”。

張蔭麟英年離世,學術界同仁莫不悲痛嘆息。陳寅格、朱自清、熊十力、賀麟、錢穆、王芸生、張其昀🧔‍♂️、吳晗、錢種書等名家,紛紛以詩文祭悼張蔭麟。在陪都重慶的蔣介石也送了賻儀萬元,以表示對這位青年學者的哀悼。馮友蘭聞張蔭麟去世,集資主持設立了“張蔭麟獎學金”,顧頡剛在其後出版的《當代中國史學》一書的序中,贊揚張蔭麟在通史、尤其宋史領域之建樹無與倫比。

抗戰勝利後,浙大東歸。史學家張蔭麟卻永遠留在了遵義。

(林茂前)

轉自《遵義晚報》2014826

相關新聞

  • 222021.02

    張蔭麟 聞君絕筆猶關此

    1942年,年僅37歲的歷史學家、被梁啟超譽為天才的張蔭麟去世,陳寅恪寫下《挽張蔭麟二首》,其一為:“世變早知原爾爾🦹🏻‍♂️,國危安用較區區。聞君絕筆猶關此,懷古傷今並一籲💇🏼。”

  • 072009.07
  • 122009.08
  • 152017.06

    糾結於政學之間的丁則良:清華與西南聯大歲月

    丁則良(1915—1957),歷史學家。1933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畢業後先後執教於西南聯大、雲南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和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曾任吉....

  • 142016.10

    張蔭麟生活史:一團亂麻中的史學天才

    張蔭麟(1905-1942),東莞石龍人,歷史學家👨‍🏫。1923年考入清華學校𓀓,在清華求學6年,後獲公費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哲學和社會學,學成歸國後先後在....

  • 252018.02

    再談兩位史學家

    漢學家楊聯陞先生🙅🏻‍♂️、何炳棣的氣派

  • 042023.04

    曹聚仁眼中的史學家姚名達

    曹聚仁對姚名達盡顯推服之意、惋惜之態和敬愛之情➾✧。在中國史學和目錄學研究之外✌🏻,姚名達還有國別史研究,關註過日本人種的歷史流變等議題,有多篇文章對全面抗戰前後的中日關系作了針對性的理性分析,這些文章以史學家的嚴謹,借助詳細的數據分析從經濟視角揭示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內因及其計劃。遺憾的是,它們為《姚名達文存》等集子失收,他的豐富性自然也無法充分展現出來🦵🏿。忠誠正直的史學家、目錄學家姚名達在抗戰中勇赴...

  • 122022.08

    歷史學家——吳宓被忽視的身份

    吳宓在中國首創比較文學學科🧍🏻‍♂️,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他文學上的成就已是國際公認。可能是因為文學成就的光芒過於耀眼👔📭,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幾乎被掩蓋,吳宓歷史學家的身份常常被人忽視。除一二學術掌故偶有提及外#️⃣,學界對這位大學者在歷史學研究上的貢獻往往語焉不詳🎧。筆者在準備撰寫歷史學家林誌純年譜時,偶然從《吳宓日記》中讀到大量有關他在歷史系任教時的記錄👨🏿‍🦱,知道吳宓先生曾在西南師範學院歷史系任世界古代史專...

  • 072022.12

    建築史學家郭黛姮🕝:學人的樸素與堅持

    年末歲尾,北京出現了入冬以來的寒潮天氣☑️。這場據說是1987年以來最強的寒潮📙,讓冷空氣凝結成細碎的冰晶,裹挾進呼嘯的北風,拍在臉上有生疼的感覺。12月2日,這場寒潮中最冷的一天,當晚18時55分,我國著名建築史學家🫄🏼、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教授郭黛姮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郭黛姮郭黛姮🗣,1936年10月1日生於北京,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師從梁思成先生,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完成學術專著十余部,並參與文化遺產保...

  • 202024.12

    一位有思想的史學家——劉桂生先生的學術人生

    作者與劉桂生先生(左)在一起劉桂生先生(1930-2024)是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和北京大學歷史系雙聘教授,國內知名且有國際影響的史學家。他長期致力於中共黨史、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在學術思想上,他廣泛吸納中外學術傳承之精華,形成一套“入軌遵規,守正求精”的治學方法,主張為學須具“預流”之思想和“歷史警覺性”之意識,要力求做到“四通”之境界,即“古今通、中西通、內外通”,尤其是“身心家國通”。生平著有《劉桂生學術...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